闹得沸沸扬扬的特斯拉维权事件还在继续发酵,尽管特斯拉提供了事发前半小时的数据,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仍然存在很大的疑问,尤其是刹车踏板的开度数据的缺失,到底是驾驶者本身的驾驶问题还是特斯拉的刹车缺陷还难以盖棺定论。LLL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不过特斯拉刹车门背后也暴露了电动车的一大拷问:很多人可能还不会开电动车。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接受采访时还指出:“对于一些功能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比方说和驾校、交通部门去合作。”难道开电动车还要去额外考个驾照?
答案是当然不用,但电动车和燃油车开起来确实有几大方面的不同,今天大咖就总结了电动车几大会影响驾驶的特点,理解了它们就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还不太会开电动车了。
单踏板模式
单踏板模式,顾名思义是靠一个加速踏板完成车辆的加速和制动操作,松开踏板车辆就会开始明显的制动,当然遇到需要大幅减速的情况仍然需要右脚踩刹车,但这样就无法像燃油车那样松油门“溜车”。
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型上开始采用单踏板模式,关键还是强制的。宝马i3是最早采用单踏板模式的电动车,好在宝马i3的动力在电动车并不算强劲,宝马的调校也没有那么激进,相对来说i3的单踏板模式还是相对容易上手的。与此同时特斯拉在年初进行了一次OTA升级:直接“没收”了低档位的动能回收模式,将"能量回收制动”一栏给抹除了,强制改为车辆自适应调整制动力回收力度,这也就是特斯拉推崇的单踏板模式,鼓励车主只依靠加速踏板完成加速制动操作的。
从手动挡的三踏板到自动挡的双踏板,虽然少了一个离合器,但油门和刹车都是由右脚来完成,绝大部分司机也都熟悉习惯了这种操作模式。突然被强制安利了单踏板模式,自然会有很多人不适应。对此有的消费者表示担忧:首先单踏板模式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另外如果习惯了用单踏板来控制,遇到急刹的时候可能想不起来去踩刹车。
动能回收
动能回收与上面介绍的单踏板模式是紧密相连的,其原理就是中学物理学过的“磁生电”,能量回收时转子磁场切割定子绕组,定子绕组产生反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进行“充电”。而新能源车普遍采用动能回收首先是它的结构原理支持动能回收,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可以增加车辆的续航,而这正是电动车的命门所在。
但能量回收产生的力会对车上的人员尤其是乘客带来一种“拖拽”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坐电动车会感到“晕眩”甚至想要呕吐。这里一般车企会有多个档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厂家的档位和调校也不尽相同,有特斯拉这样“霸道”的单踏板模式,也有蔚来这样有“极低模式”可选的,其动能回收的感受基本和燃油车差不多。
加速
电动车和和燃油车在动力上完全是两个物种,电机通过电流产生旋转的磁场带动转子转动,而内燃机通过燃烧让活塞做往复机械运动。二者首先的差距在于效率,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效率能轻松达到96%,而且覆盖范围很广,而内燃机的最大热效率还在40%左右徘徊,而且已经十分接近天花板了。
在动力上性能电机可谓是“出道即巅峰”,一般从0-8000转都处于最大扭矩区间,结合上面的效率map图就可以理解为什么99%的电动车都不需要变速箱了。这样的特性也就带来了“动力随叫随到”、“起步无敌”等感受,很多人也表示开了电动车后“再也回不去了”。
不过对于开习惯了燃油车的老司机来说会有点不太适应,更关键的是“性能”两个字在电动车身上是非常“廉价”的,普通的家用车大部分零百加速都在7秒开外,想要提升性能必须购买大排量大涡轮的车型,而电动车两个高功率的电机就能轻松跑进3秒俱乐部了,比如33万的特斯拉Mdoel 3 Perfomance版本,百公里加速只用3.3秒,如果缺乏敬畏之心,很容易就危险驾驶了。
自动辅助驾驶
现在一个电动汽车如果不提点自动驾驶都会不好意思,虽然很多车企都在大力宣传,但目前量产和法规所允许的仍处于L2的级别,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功能。
首先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动辅助驾驶的打开和退出方式,这也很正常,女司机打转向灯都会打到雨刷那里,如果不小心拨了档杆进入自动辅助驾驶模式,车辆可能会自己加速跟车或打方向保持车道,车主可能会觉得车辆失控而采取激烈错误的操作,比方说因为和自动驾驶“抢方向盘”而转向过度。
更令人担忧的是厂家不负责任的宣传,比如特斯拉多次宣传自己的FSD能无人驾驶,并且称开启AP后事故率大大降低,很多消费者对AP或花钱选装的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产生依赖,从而在主驾驶位分心玩手机甚至睡觉打游戏,造成了很多意外事故。
写在最后:
新能源车目前还处于“普及”的阶段,很多车主都已经习惯了燃油车的驾驶模式。而一些电动车厂商如特斯拉,强制消费者接受自己的“单踏板”和动能回收模式,和苹果取消3.5mm和充电器等操作有些类似,但毕竟车不是手机,厂家还是要多考虑消费者的驾驶习惯,不要想着逼迫消费者去适应车企,至少提供一种接近燃油车感受的模式可供选择。
另外对电动车起步即峰值扭矩和远高于同价位燃油车的加速性能,车主也要有敬畏之心,虽然说动力强总比动力弱鸡要好,但前提是你得有能力驾驭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