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老城旧巷创新基因 塑造成都版“硅巷”
说起建设路,不少人想到的便是美食。其实,在建设路的烟火气中还藏着老成都的很多数字地标秘密,它是一代成都人梦开始的地方,更孕育了一批互联网精英。
宏明无线电器材厂、82信箱工厂、电子科技大学……建设路的血液里,流淌着创新的基因。站在时代的交叉点,如何能继续让梦想在建设路上激荡?《国际大都市规划建设主要经验及其对成都的借鉴与启示》中提出,借鉴纽约“硅巷”案例,成都可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在老城区、旧建筑中“见缝插针”,积极植入科创空间,激发老旧社区活力,塑造成都版“硅巷”。
建设路旁的“科大智创谷”,老电子科大人习惯叫它电子信息产业大厦。成都电子科大创业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瀚程告诉记者:“这个众创孵化空间从1998年建成至今,外墙和各种硬件设施已经有些陈旧,功能布局也跟不上现在创新企业的使用需求。成华区大力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改造这里的硬件设施;去年底,又赶上了成都市一环路提升改造工程,咱们这里可以说是里里外外都穿上了‘新衣’。
现在的“科大智创谷” 时尚明亮、科技感十足,党建活动区里群团服务、人才信息应有尽有;一站式服务区为在此扎根的企业提供工商社保咨询、共享会议室等贴心服务;高品质众创空间,则为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主的师生提供成果转化和交流的场地;路演空间除了不定期举办投融资对接、路演活动以外,还长期开展金融、管理、非职业培训等讲座。
一大早,杨瀚程就带着小伙伴们,为下个月初即将在这里举行的首场项目路演布置现场并对接到场企业和投资机构。
正参观着,从这里“土生土长”的团队负责人成都北斗天线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文述波也到了。这天,他们是来为三月初的路演进行彩排的。说起“科大智创谷”,文述波再熟悉不过了,在电子科大完成了本科、研究生的学业后,他先去成都某电子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在导师的影响下,他又回到了建设路,加入了导师的团队,致力于为北斗卫星制作天线。
为何选择回到建设路创业?文述波坦言:“研究生的时候就在这里跟导师一起做过项目,兜兜转转又回来了。建设路的每一家小店都有着我的回忆,回来这里工作,让我倍感亲切,随时能感受到记忆中的生活气息。”
建立至今,在“科大智创谷”注册企业已经达到92家,覆盖先进通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数字文化等新一代信息产业集群,入驻人群结构趋于年轻化,本科以上占比超过90%。针对年轻化、高学历的人才“画像”,“科大智创谷”专门在大厦50米配套区域引入了网红书店、轻食、咖啡、茶吧等创意共享服务业态并与建设路商圈互为补充,给创业者们打造了休闲商业和开放共享空间。
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中国第一文化门户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