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以来,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提出了“幸福邻里”概念,以党建为引领,延续社区邻里服务中心以民为先的情怀、凸显“松木场印记”项目公益本色,力争在“美丽西湖”建设中走出“党建+大数据”、“党建+幸福”相融发展之路。
幸福邻里中心建立职责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等3张清单,引导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承接服务,如安心学堂、良思学堂、绿城颐养等社会组织入驻,实现养老、教育、娱乐、矛盾调解、各类咨询等服务实体化运营,让居民获得生活便利的幸福感。
鼓励幸福参与。创新每周服务日概念,打造 “幸福星期三”品牌。引进老年手机维修、四点半课堂等服务团队,成立书画培训社、北山小乐团、马胜利理发团、健康微诊室等8个社会团体。让居民自主选择、自主参与活动,例如,来自河东小区的李奶奶最近来到社区邻里服务中心,她选择先理发、后修手机,再找加油站的“口碑姐姐”李雨芳唠唠嗑,中午,来到老年食堂吃顿健康餐,想要免费送餐,还可以申请这项“点单式”服务。
共谋幸福协商。楼道堆积物杂多、电频车停放不规范、私拉电线现象严重、屋顶种菜脏乱差……老旧小区洁化序化矛盾日益突出,今年他们依托社区的民生圆桌会、妇女红茶会、侨胞参事会等,将社区两委班子、议事协商会、准物业、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召集起来,针对问题协商讨论、提出方案、逐一破解,解决了单一组织不能或不易解决的难题。
兑现幸福接力。将8名多才多艺志愿者组成的“好媳妇帮帮团”升级为55名由居民骨干组成的“邻里助老团”,助老团的叔叔阿姨是实现幸福接力最关键的人物。如吴玉英阿姨,“她是社区常青舞蹈队的队员,在排练歌舞之外,她还经常在老年食堂用餐时段当志愿者,冬至到了,包水饺给独居、孤寡老人吃……”小居民、大情怀,传递了幸福邻里情。
实现幸福同享。将“邻里”概念延伸至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通过北山街道智慧养老数据平台、“西湖先锋”和“文明大脑”平台收集“微心愿”,由社工带领在职党员、高校学生加入到社区各项服务当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实现资源互补、幸福同享。
社区邻里服务中心作为街道“四社联动”的实体化运作场所,充分发挥了服务“综合体平台”作用,转变传统式的“社区要居民来”为“居民想要来”。把资源调配好、让服务项目精准落地,社区与居民才能成为真正的“邻里朋友”。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