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哭喊声,尖锐的针头成了孩子们的噩梦,甚至有孩子在闻到医院药水味道的那一刻,就已经控制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怎么才能让孩子乖乖打针,成了不少父母共同的难题。jjj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宝宝扎针奶奶先疼,爷孙俩表情高度同步,网友:真正的感同身受
网络上,有一对祖孙因为神同步的表情走红了。奶奶带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打针,刚开始,天真的宝宝还没反应过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当护士阿姨的针打下来时,疼痛感让宝宝立马变了脸。
不过,抱着孩子的奶奶脸上的表情,比孩子更引人注目。在护士还没有靠近孩子的时候,奶奶就已经闭起眼睛皱起了眉头,仿佛要打针的人是她一样。接下来的时间里,祖孙俩的表情呈现了"过山车"式的变化。
从没打针之前的纠结,到打针时的痛苦,再到打针后的放松,祖孙俩人的表情几乎一模一样,让人分不清正在打针的是奶奶还是孙子。网友们纷纷评论:这才是真正的感同身受,看表情,是亲奶奶没错了。长辈看孩子打针,比自己打针还心疼。
孩子打针时哭闹会有什么危害?
1、哭闹过度容易岔气
不少孩子对打针的恐惧已经达到了极致,往往还没开始打针就开始费力地哭闹。长时间的哭闹会消耗孩子过多的体力,家长在制止过程中,如果用的方式不对,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岔气,发生危险。即使身处医院,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
2、针头容易错位
孩子哭闹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各种大幅度抗拒的动作,如果给孩子打针的护士正好是一位新手,那么很有可能会在孩子哭闹的过程中扎错位置。这时候,拔出重新再打一次针无疑是对孩子的多重折磨,会让他们哭闹得更厉害。
孩子在打针时不配合应该怎么做?
1、提前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很多父母在带孩子去打针的时候,会用"出门逛街""出去买玩具"等谎言来包装欺骗孩子。可是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更加抗拒打针。
父母不妨提前几天给孩子做心理准备,告诉孩子为了让身体更健康,所以大家都需要去打针,让孩子把打针当成是像"上学"一样的平常事。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在孩子打针时,找到一个孩子感兴趣的地方,转移他们的恐惧和注意力,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比如可以让孩子看看窗外的景色或者小动物,或者让孩子把喜欢的玩具带到医院去。
3、及时夸奖孩子
如果孩子在某次打针中表现得很好,没有过度的哭闹,这时候父母们一定要及时地肯定和夸奖他。这种夸奖会给孩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在下次打针时,他们就会做出同样的表现,渐渐改掉打针时哭闹的毛病。
强行控制不是长久之计
孩子在打针时的表现,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孩子的性格是否勇敢、坚韧。父母用力量压制强行控制孩子,也只能让护士更平稳的打针而已,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毫无帮助。因此,父母们需要重视孩子在打针时哭闹这个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