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谁还记得李冠军 徐廷华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24 20:49:32
人的记忆中,对那些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和人,总会久久地萦绕于心,我对天津作家李冠军,就是这样时时铭记着的。我和他素昧平生,也没一丁点渊源,只是在一本书上读过他的一篇文章,而这篇文章却让我怦然心动至今,从少年时代延续至耄耋之年。无怪人说,少年时代的文学阅读记忆总是根深蒂固的。
 
前些时,我在壁立的书架上,特地从林林总总几千册书中找出了读过的那本心仪的书。书名是《荔枝蜜》,这是一本当年十分流行畅销、专为青少年儿童出版的散文集。薄薄的只有83页。著名画家华三川还为该书绘了三幅精美的彩色插图。版权页上写着: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1961年12月第1版,1964年9月第4次印刷。印数51001—106000,定价0.30元。
 
买这本书时我还不满18岁。收录书中的18篇散文,都是名家所写,有为人熟知的杨朔的《荔枝蜜》、散文家何为的《千佛山上的小树》、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小哥儿俩》、翻译家叶君健的《桃子熟了》,还有河北作家韩映山的《渡口》……篇篇精彩,篇篇经得起反复阅读。其中《荔枝蜜》还是我初一时在语文课本上读过的散文名篇。翻开扉页,留有我当年在这本书上写下的一句稚嫩的话:“优美的散文,给人以无穷尽的遐想……”
 
书中收入的李冠军的一篇文章叫《迟归》,文字极为简洁,是全本集子中较短的一篇。然作品不因其短,而显单调、浅显,反倒格外得浓重、厚实。开头的一句“夜,林荫路睡了”,就把我当年一颗少年纯真的心给浸染了,觉得那是诗的语言,是那么的美好、迷人。写这篇文章时重读,感觉依然如此。
 
这篇散文是写一位学校的老工友,放心不下一早离校下乡劳动的一群女学生什么时候能回校,已夜半时分了,他特地在传达室静静地等候她们。而劳动回来的孩子们,一路谈笑中也担心着这么迟回学校,校门关上了,无法回宿舍睡觉怎么办?文章这时有段精彩的描述:
 
“……她们想着,在月亮照着的校门口迟疑地踱着步,不知谁轻轻叹了口气,低低地自语:‘唉,我们回来得太晚了。’”
 
“随着话声,校门突然咿呀一声开了,露出老工友斑白的头发来,他揉了揉眼睛,轻轻笑了一下,慈爱地说‘快点进来吧,傻姑娘,别净在那儿数星星了,夜静风凉……’女孩子们互相望了一望,静静地走过他的身边,每双眼睛都充满了感激,老人发窘地揉揉眼,不知为什么轻轻说:‘睡不着,出来看看天,看看月亮……’”
 
文章最后一句写道:“这老人的心,当真喜欢这奶黄色的月亮?……”
 
那么一件简单的事,却在作家李冠军笔下,写得有声有色、声情并茂、诗情画意。文中不着一字工友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也不张扬自己是特地等着孩子们回来,反倒佯装着自己“睡不着,出来看看天,看看月亮”,言语间显得那么风轻云淡。而孩子们却从工友的一举一动中,领悟和体会出老人那慈爱的、纯净的心灵,投去一双双感激的目光。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就是那个年代作品的纯净底色。用那透亮明净的文字,筑起一个理想精神的高地,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李冠军原是北京人,曾在北京二中读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的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在长期和学生的接触中,他熟悉校园生活,熟悉孩子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忧,教学之余爱以儿童的视觉和他们的生活为核心,把情感移诸笔端,表现孩子们的童年世界,描写他们的美好心灵。那时的《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少年文艺》上时有他的一篇篇校园题材散文刊发。情真意切,颇受好评。发表多了,后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迟归》为书名,出版了李冠军的一本薄薄的反映校园生活的散文结集。
 
可惜,李冠军的身体一直不好,患有肺结核病,呕血不止。这病如在现在是不当回事的,但在那个年代,医术还尚无回天之力,原本可以写出更多好作品的李冠军,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还有谁记得这样一位作家,记得他的那本薄薄的散文集《迟归》,记得他以优美的文笔、美好的心地,书写出的一篇篇鲜活生动、充满校园生活气息的篇章?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曾在居住的城市旧书市场无数次寻寻觅觅这本《迟归》散文集,终未有幸得到。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7-24/13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