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勤俭的人,为什么还是导致了国家灭亡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24 11:45:10

 纵观历史,王朝的交替更迭总是充满着戏剧性。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没落之时总是让人叹息,而每一任亡国之君,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后人的争议。kkk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比如南唐的末代皇帝李煜,一心寄托于诗词音律,却在其位不谋其政,被后人评为庸君词帝,的确是令人唏嘘不已。
 
李煜
 
崇祯皇帝朱由检
 
而今天咱们要说的也是同样作为亡国之君的明朝皇帝,也就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按理说,历朝历代的亡国君都是十足的昏君或是暴君,否则其在位期间怎么会致使一个庞大的国家灭亡。
 
而人们对朱由检却难以评判,因为他在位期间,严于律己,着实也做了一些实事,可以说是勤俭。
 
崇祯皇帝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作为一国皇帝,朱由检可以说是非常节俭了,一件龙袍缝缝补补好几次也依然穿在身上,曾多次缩减皇室开支。他的皇后生活穿着也是异常的简朴,后宫少有几件金银饰品。
 
其次,朱由检还非常的勤劳,他每日都是在黎明便起来工作,一做就是一整天,日理万机形容他也是完全合适的。
 
崇祯皇帝
 
此外,在政治举措上,他也做了不少好事,比如他在十七岁上位之后,便暗暗削弱大名鼎鼎的奸臣魏忠贤的影响力,智斗魏忠贤,并最终除杀魏忠贤。
 
其二,在除去魏忠贤后,朱由检又及时清算阉党,清查一直以来阉党所为的冤案逆案,并且逐步的展开了平反昭雪活动,特别是为那些受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了名誉。
 
魏忠贤
 
著名的清初词人张岱在《石匮书》中这样评价朱由检,“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
 
这样看来,崇祯皇帝朱由检确实称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但是我们都知道,朱由检的结局确实是一个悲剧。
 
崇祯皇帝自缢的树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朱由检选择杀死了自己众多的嫔妃和自己的两个女儿,然后奔于故宫后面的煤山,也就是今天北京的景山,在那棵老歪脖子树上自缢而死。这就是甲申之变,当时朱由检年仅三十三岁。
 
朱由检面对亡国做了哪些事情
 
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不免会觉得奇怪,李自成从山西攻至北京需要的时间可长着呢,那在这段时间中,崇祯皇帝就没有做出对策吗?哪怕没有对策,迁都逃跑也不是没有时间啊?
 
李自成
 
俗话说得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中国历史上,皇帝迁都避乱防止朝代灭亡的案例数不胜数,比如宋高宗赵构曾多次出逃金兵,甚至还跑到了海上,面对金国多次南侵,他选择迁都杭州;
 
强如唐朝,皇帝出逃的例子也不少见,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跑到了四川;安史之乱后,吐蕃直逼长安,唐代宗跑到了陕州;后又有唐德宗逃往奉天;唐僖宗逃往四川;唐昭宗逃往河东。
 
唐玄宗逃往四川
 
并非是嘲笑这些皇帝,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如果让老祖宗不知付出多少打下的江山亡在自己手里,这不是更大的罪过吗?
 
然而为什么崇祯皇帝偏偏就是不逃,难道他真的有与京城共存亡的信念?显然不是,其实他是想逃的,不过基于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与自身的性格缺陷,他实在是无法抽身。
 
事实上,崇祯皇帝也早就在为跑路做准备了,也做好了迁都南京的计划安排,只不过计划不得实施。因为当时的朝中重臣没一个支持他的想法,甚至公然的反对他。
 
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一个著名的内阁制度,内阁可以说是一个最终的决策机构,只要内阁没同意,皇帝的想法也难以实施。
 
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差到了极点,朝臣们还不仅仅一次与朱由检唱反调。朱由检实早先也尝试过试图用迎战这样积极的方式解决,但也都被朝臣们扼杀于摇篮之中。
 
在当时,明朝其实也有一支可以与李自成的义军相抗衡的军队,那就是由吴三桂所率领的,当时正在镇守东北宁远的关宁铁骑。
 
吴三桂
 
宁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地,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的职责主要就是与当时皇太极的后金对峙,防止满人杀入中原。
 
朱由检和当时的皇亲国戚朝臣官员,都不愿意说出调派关宁铁骑回京护朝的话,因为这意味着放弃山海关外大片的国土,是要背负着千古骂名的。
 
吴襄
 
不过都是亡国之际了,关宁一地再重要也没有大明王朝的延续重要啊。所以,朱由检也多次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商量调兵之事,而吴襄以军饷一百万两为条件,答应调兵请求。
 
可是面对空虚的国库,朱由检又愁了,国家支离破碎,一百万两可是个天文数字。作为崇祯皇帝,朱由检试图让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利用家底凑出军饷,
 
大明将亡,满朝文武却装疯卖傻
 
可哪里晓得,这些人愣是说自己没钱,无法捐献,只好就此作罢,调兵之事也成了一场闹剧。可谁都清楚这些官员背地里已是富可敌国了。
 
朱由检是如何把自己作成亡国君的
 
那我们就不禁想问,到底为什么这些朝中大臣与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关系这么差,使他们在亡国之际,竟然都不愿意支持皇帝。这其实就是朱由检自己作出来的。
 
朱由检在煤山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要从朱由检的性格为人说起。前面说到朱由检其实算是一个好皇帝,但有时候他确实做得不太称职,甚至可以说是作。
 
有史学家就曾提出,“大明王朝的亡国悲剧实质上就是崇祯皇帝的性格悲剧”,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第一点就是朱由检太过于苛刻,以至于薄情寡义。
 
朱由检
 
从他自己日理万机我们就不难看出朱由检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但他对臣子的要求更为严苛,在位时,他对于很多历经沙场的甚至是战死的臣子将领们并没有犒赏和抚恤,而是一句“作战不力”。
 
第二点就是朱由检特别爱推诿责任,可以说到了病态的地步。比如,他在位期间,西有李自成,北有后金,明朝确实无力以一敌二。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就建议先和谈后金,给他们一些好处,安抚下来,才能更好对付李自成。
 
李自成
 
朱由检听了也是大加赞赏,并安排了陈新甲与后金谈判。但是在陈新甲谈判成功后,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弹劾,被扣上“投敌卖国”的帽子。朱由检怕引火上身,尽然找了个借口将陈新甲杀了。
 
更令人心寒的是,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这样的案例是数不胜数,比如在朱由检在位的十七年期间,内阁大学士一职就换了五十人。
 
内阁
 
说他是昏君暴君吧,他并不欺压百姓、祸国害民,政绩也算漂亮,说他不是昏君暴君,他却随意除杀官员。
 
因此落得个满朝文武不支持他,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但这仍然不是亡国的绝境,根据史料记载,在李自成包围北京之后,其实也是给过崇祯皇帝机会的。
 
李自成围京
 
李自成曾派过一名叫杜勋的宦官与朱由检谈判,只要朱由检答应将西北之地割让给李自成,并封其为西北王,李自成就答应撤兵。如果再给李自成一百万两,李自成还会帮忙镇压暴乱,甚至去帮忙攻打北边的皇太极。
 
皇太极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7-24/139711.html
而朱由检竟然还在考虑颜面问题,不愿落得个与反贼求和的名声,而各个大臣本来又与朱由检关系紧张更不愿意听朱由检的去求和,朱由检索性直接放弃求和机会,如此感情用事,拜拜丢失王朝延续的机会,作为一个皇帝而言真的可以说是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