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商水县组织专家学者在邓城古镇酒文化博物馆举行座谈会。
今年5月以来,商水县在曾经有“五湖十八坡”之称的湖泊洼地上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吸引了农业专家的目光,省市主要领导先后前来调研指导,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权威主流媒体进行多次报道,前来学习的省内外参观团有近百个。
市委主要领导要求,要把文化作为一条红线贯穿田园综合体建设全过程,深入挖掘“五湖十八坡”历史文化,发挥高标准农田规模优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文旅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设施农业,打造以农耕文化、粮食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座谈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本磊,县政协副主席刘万华,北大博士、《商水历史》执行主编刘水龙,原县政协副主席司新国,县政协文史主任崔中玉,县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健,党史专家刘广斌,县委党史办副主任殷文华,民俗专家付海水、王明见等先后发言。
商水秦称阳城,汉设汝阳,隋置溵水,宋改商水至今,历史上湖泊洼地众多,洪涝灾害时常发生。新中国成立后,商水人民经过数十年的战湖治坡,兴修水利,实现了小沟连大沟,大沟通河流,结束了“一怕沙河决口,二怕雨涝成灾”的历史,实现了变“水乡泽国”为高标准农田的愿望。
“‘五湖十八坡’有些坡是根据坡地特征而命名的,比如舒庄乡和白寺镇所辖的莲花池坡,古时因坡内有一莲花池而得名,至今该坡一带在雨水较多的夏季,仍不断出现野生的莲花。”崔中玉认为。
“袁老乡所辖的老虎坡是以传说典故定名的,相传说明清时期,老户庄的地主老财叫佃户去坡看护庄稼,佃户不想去便说,坡里有老虎,谁也不敢去坡里,后来该地名演化为老虎坡。”付海水在发言中指出。
”忆往惜五湖十八坡沼泽淤泥淹涝成灾民不聊生危害阳城百姓衣食无着,看今朝五湖十八坡战湖治坡变害为利百万沃土产粮大县人民幸福生活。”座谈人主持人刘万华即兴赋诗。
李本磊指出,“五湖十八坡”是研究商水历史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各位专家要站在历史经纬的时空高度,发现挖掘“五湖十八坡”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商水人民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的优良品质,在大历史中提炼小故事,弘扬商水人民战天斗地改造成自然的伟大精神,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特色亮点打造好、作用效益发挥好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6-06/13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