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词话著作,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里程碑。作者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享有国际声誉、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
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生平著述六十二种,批校的古籍逾二百种。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其中,文学论著《人间词话》是他在文学上最著名的成就。
阅读《人间词话》,进而了解王国维的治学,我深受启发。
一是借鉴。
鲁迅认为:“要谈国学,他(王国维)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但王国维的“研究国学”,并不是拘泥于“国学”自身。而是置身于广阔的国际学术平台,接受西方美学思想洗礼,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加以评论,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所有的中国学者中,他是这样做的第一人。正因此,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成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
二是创新。
《人间词话》集中体现了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既继承中国文艺批评的传统形式,诗词、注释和评论相互穿插,断章零句,绝妙好辞灵机闪现,又在传统的词话形式中融进了新的观念和方法。表面上看,与中国相袭已久的同类作品的体例、格式并无显著差别,实际上,已初具理论体系,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突破当时某些学派的门户之见,为中国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开创了一条新路,在传统诗词论著中屈指可数。
最广为人知的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以此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既是创作原则,也是批评标准。论断诗词演变,评价词人得失,臧否词品高下,均从境界出发。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王国维选择三首词的三句话对他的境界说加以简练表述,极为精妙,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人间词话》在词论上超越时见,突破樊篱,于当时直击词坛流弊:提倡写真景物,真感情,真切不隔,纠正浮薄纤巧的恶习;于今日亦不无现实意义:强调不作虚伪的歌功颂德、惩恶劝世,不写投赠应酬之作,等等。
三是丰富。
《人间词话》虽为论词而作,但涉及面广泛,论之所及有着相当普遍的意义。是论艺术,也是论人生。其“三境”者,亦可归之为知、行、得三境。丰子恺将其对应为“物质、精神、灵魂”。更有人将其对应道教的地界、人界、天界;佛家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曰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以至用境界说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境界说由此与俗世的轮回不谋而合。
四是实践。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宋词已写尽世间一切,后人无法超越,两宋之后再无词可言。王国维打破了这种成见。他的词作无论是意境还是修辞,都足可与宋词媲美。尤以境界的开拓,呈现出一种哲学的境界,而超越了伦理的境界。与着力强调境界的《人间词话》构成了互相印证的关系。
五是独立。
在所有对王国维的赞誉中,与之同为清华导师、过从甚密的陈寅恪的评价影响最大而深远:“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
王国维平生钻研学问而无穷尽,不营生计,不交权贵,不慕荣华,不图享受,平日深居简出,不介入政治,唯与同代学人接触。做学问就是他的一生,就是他的境界。正是这种独立精神,使他在历史鼎革中成为“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