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湿邪”属“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之一,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点。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二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受损,水液代谢失常,湿自内生。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人们极容易感受湿邪引发湿证,此时祛湿健脾是解决湿困的最好途径。那么,祛湿健脾的中药又有哪些呢?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如何做到祛湿健脾呢?KKK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壹丨药食同源的祛湿中药
1、薏苡仁
本品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经。甘淡利湿,微寒清热,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利水而不伤正,补脾而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凡水湿滞留均可用之,尤以脾虚湿滞者为宜,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脾虚泄泻等证。且擅渗湿而舒筋脉、缓挛急,善治痹痛拘挛、脚气浮肿,以湿热者为宜。
2、白扁豆
本品甘、微温,入脾、胃经。炒用可健脾化湿和中,生用可消暑解毒。由于具有补而不腻,化湿不燥之特点,为脾虚夹湿证之常用品。
3、赤小豆
本品甘、平,入心、小肠经。性善下行,通利水道,使水湿下泄而消肿、退黄,为性质平和的利水消肿、退黄之佳品。
4、冬瓜皮
本品甘、微寒,归肺、小肠经。既能利水消肿,治水肿、小便不利,偏热者为宜。又可清热解暑,治暑热烦渴。
5、木棉花
本品甘、淡、凉,归脾、肝、大肠经。既清热利湿,又可解毒止血,用于泄泻,痢疾,湿疹,痔疮出血等。
贰丨常用祛湿食疗汤
1、冬瓜薏苡仁龙骨汤
材料:冬瓜(不去皮)500g、薏苡仁30g、龙骨250g
制作:将冬瓜(不去皮)、龙骨、薏苡仁洗净,冬瓜切成块状。将龙骨焯水,放入瓦罐锅中,加入薏苡仁,加1000毫升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煲40分钟,再放入冬瓜,再煲20分钟,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冬瓜皮和薏苡仁搭配食用,可清热祛湿,利水排尿,适用于湿热困脾之食少倦怠、头重如裹、尿少而黄等。
注意事项:冬瓜和薏苡仁药性寒凉,故阳虚体质(平时怕冷)和脾胃虚寒(一吃凉东西就胃痛、胃部不舒服)不宜长期食用。
2、白扁豆木棉花鲫鱼汤
材料:白扁豆30g、木棉花15g、鲫鱼一条、陈皮3g、生姜3片、食盐和食油适量。
制作:白扁豆先泡3小时。鲫鱼洗净,用纸吸干表面的水,待用。将油放入锅中,烧热后,放入鲫鱼,煎至微黄色,熄火。将煎好的鲫鱼、白扁豆、生姜片、陈皮放入汤锅中,加1000毫升的水,大火煮沸后,再改小火煲1小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白扁豆、木棉花、陈皮搭配使用,可理气健脾祛湿,用于脾虚湿困之头蒙如裹、腹胀、四肢困倦重浊等。
3、薏米赤小豆排骨汤
材料:薏苡仁30g、赤小豆30g、排骨500g、姜3片、食盐适量
制作:将排骨洗净,焯水,放入瓦罐汤锅中,加入赤小豆、薏苡仁、生姜和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再转小火煲1小时后,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薏苡仁、赤小豆两者一起使用,即可健脾祛湿,又可清热解毒,用于湿热困脾之水肿、小便不利、痈疮肿毒等。
注意事项:阳虚体质和脾胃虚寒不宜长期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