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船鼓表演“重生”记:旧曲“新舞”乡村文化之根
宁波1月23日电(见习记者李典)“开船啰——”临近新年,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街头,一艘艘色彩绚丽的“渔船”舞动了起来。只见“舞船人”身着盛装,手持船身,模仿着船只在海浪里穿梭。
前来观赏的人们将船鼓队围了个水泄不通。人群的叫好声、欢呼声和唢呐声、锣鼓声交相辉映,为小镇增添了一把浓浓的年味儿。
担任这支船鼓表演队队长的是今年56岁的郑梦娟。23年前,与船鼓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她大概并不会想到,这门一度濒临失传的传统舞蹈还会有如今这般盛况。
有着200余年历史的澥浦船鼓,原是澥浦渔民祭祀海神、祈求平安、庆贺丰收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后在当地发展下渐渐融入庙会等活动。
旧时,每逢节庆时刻,澥浦渔民便进入“渔船”船型中,把船型交叉负于双肩,跟随着仿以海浪而跌宕起伏的鼓声,载歌载舞。舞者每表演一段,便敲打一阵锣鼓,穿插着的民间小调“肆意”和着,三种表演形式“默契配合”,如此往复,直至结束。
郑梦娟说,正是这种酣畅淋漓的抒情方式,加之鲜明的浙东渔区风俗特色,使得澥浦船鼓深受当地人们喜爱,“这是我们的乡村文化之根。”
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澥浦船鼓也曾濒临失传。据澥浦镇文化站站长沈培女介绍,
1996年,当地通过采访民间老艺人等,对澥浦船鼓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使之有了一套固定的表演程式。自此,一声嘹亮的“开船啰——”便固定为澥濮船鼓开演的号子。每场船鼓表演,伴随着高亢的鼓点、欢快的音乐,表演者们都会展示着渔民出海、作业、搏海、丰收和归航的全过程。
谈及船鼓传承,沈培女说,从每一次演出、每一场活动到每一位演员的培养,当地从民间一点点“拼凑”起澥浦船鼓的前世今生,并通过数十年保护与挖掘,终于在2009年为其成功申请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澥浦人深知,非遗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2018年,郑梦娟成为澥浦船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了让这一表演形式更具艺术感染力,她和团队们改进船鼓道具、创新动作、增设响器乐器……如今的澥浦船鼓号声一开,百船争先、渔民逐浪之盛况尽入眼帘。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澥浦船鼓终于不再是“孤芳自赏”。北京奥运会、杭州残运会、央视小年夜晚会……在当地政府和民间艺人们的努力下,澥浦船鼓走上了更大、更广的舞台。
与此同时,在澥浦小学,澥濮船鼓也有了自己的传承基地,郑梦娟会抽出时间教孩子们练习船鼓表演。看着船鼓队从年近古稀的老年队,一点点扩大到青年队、娃娃队,郑梦娟满是欣慰,“这下,古老的船鼓表演有了‘接班人’,我们也更有了动力。”
在澥浦人眼中,今朝重焕光彩的古老船鼓艺术,留住了乡愁,更是留住了乡村文化之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