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的记忆,就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见证。2018年10月,投资超千亿、桥隧总长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通车;2019年4月,全长12.891千米的南沙大桥建成通车。这两座桥都因建设工程宏大、技术难度高而闻名于世。翻阅改革开放以来的广东桥梁建设史,随处可见广东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改革精神。本文以“集资建桥、收费还贷”模式为例,还原一段开创全国先河的历史。333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改革开放初,广东道路不适应社会运输、公众出行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广珠、广深两条干线公路为例,干线公路上渡口多,车辆等渡时间长,影响了交通效率,群众意见很大。由于资金不足,省交通厅提出“贷款建桥、过桥收费”模式,大家对此意见不一,有些人明确表示反对。后来,省政府决定对广珠、广深公路上的6个渡口实行“贷款建桥、过桥收费”政策,并成立“广珠公路改建指挥部”。1981年8月,广东省交通厅公路建设公司与澳门南光公司签订“关于贷款建设广珠公路四座大桥协议”,利用澳门贷款建设广深公路上的中堂、江南两座大桥,开创了利用外资建桥的先河。
为了解决按时还贷问题,广东省交通厅向省政府递交了对六座桥收取过桥费用于还贷请求。1983年11月21日,省政府原则同意省交通厅的请求,这是全省也是全国第一个由省政府正式批准过桥收费的政策性文件。1983年5月,中堂大桥建成通车,1984年1月1日开始机动车过桥收费,从此拉开了“过桥收费”的序幕。1984年1月27日,东莞高埗桥建成通车,同时采取过桥收费的办法偿还投资,这是广东最早实行贷款、集资建桥,过桥收费的地方公路桥。
1984年3月,新华社驻广东记者专门到现场采访,写出了“农民集资建桥,试行过桥收费,东莞县高埗兴办公益事业,疏通城乡流通渠道”的材料上报。1984年3月17日,得到批示:“此办法发人深思,收回投资后即停止收费,是一个既集资又方便群众的好办法,请你们注意总结经验加以推广。”1984年5月7日,《人民日报》以“加快建设的一招”为标题,发表了短评,指出“这是个有益的创举”“值得各地借鉴”。全国各地纷纷对广东省的做法进行了调研和论证,“集资建桥、收费还贷”的模式也不断被“拷贝”“粘贴”。
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不敢走?别人没蹚过的河,能不能蹚?在改革者看来,答案是肯定的。改革有可能出现失误,但不改革就永远不会成功,广东“集资建桥、收费还贷”的成功探索再次印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