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展讯】鲈乡流韵——名人楹联墨迹观摩展即将开展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06 15:10:41

展览名称:鲈乡流韵——名人楹联墨迹观摩展

主办单位:程十发艺术馆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1日—2019年1月6日(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程十发艺术馆(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458号)

 

 

楹联,通常称为对联,也称之为楹对。楹联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

楹联的出现相传始于五代,由后蜀少主孟昶在寝门左右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演化而来。但根据传世的实物来看,对联逐渐应用于生活当在明代中期以后,而在清代、近现代得以广泛盛行。

楹联的联句赋有深厚的文学性与诗意美。它是由汉语的对偶修辞长期孕育而成的。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同,音节相称,平仄协调。对联语词对仗均衡,音韵抑扬相和,意象纵横恣肆,在世界各种类的语言中最为独特。

对联由上下联组合,字数无定规,少则三、四字,多则百余言,而以五言、七言、八言为多。时有别出新裁,妙趣横生,小中见大,发人深省的佳句,令人益智生慧、兴味无穷。读来如面对先贤,时受古今浇灌之感,起着警策、激励和完善人生和丰富精神生活的作用。

楹联墨迹具有丰厚的艺术性和书法美。中国的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声的乐,如有动态的舞蹈,抽象的图画,是大自然万象诗意的迹化。有着三千余年历史的中国书法,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甲骨文、金文、古籕、篆书、隶书、章草、今草、狂草、正楷、行书……无一不可入联,它融入了作者的情思,凭着书家的禀性和追求,在尺幅上表现出种种灵妙和意趣。

本着藏品要面向大众,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在迎接2019年即将到来之际,程十发艺术馆馆长毛国伦提供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楹联六十余对,举办了这次迎新名人楹联墨迹观摩展。这次楹联墨迹观摩展,在西晋《平复帖》作者陆机的祖帖故里松江展出,给鲈乡的大众提供了一次书法欣赏和学习的极好机会,希望能引起观众们的兴趣,更虔望中国书法这一人类的艺术瑰宝,中国文化的精髓,能得到更广泛的宣传、普及,和发扬光大,使之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吴昌硕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 篆书七言联

释文:树角夕阳归邋马,花阴微雨写来禽。

 

 

齐白石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齐白石 篆书五言联

释文: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李叔同

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 行书十六言联

释文:

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

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