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乡土情怀的史诗性水墨叙事——写在梁建平新乡土水墨艺术大展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04 20:12:47

梁建平的《新乡土水墨艺术大展》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当代水墨展览。这个展览可以从水墨的笔墨建构,乡土叙事的新拓进等层面展开,这些问题和角度已有多位艺评家作了很有学术性的评价,他们的论述我颇为认同有些精要的地方甚至有拍案和击节的快意。

对于我,则尤其注重梁建平展览和他的作品所构成的史诗性品格,中国的艺术历来撼缺“史诗”的叙事结构,这是几乎是艺术史家们的共识,当然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是崇高的悲剧等等,这是一个关乎艺术的精神法则和艺术形式结构问题,刘骁纯先生在其关于现当代水墨专论中将水墨的结构问题放在第一位。这应当是挚领之论,就我的理解刘先生的结构说是精神和形式并重的,他尤其切中了梁建平的乡土水墨艺术。

梁建平的展览作品所构成的结构已经初见的史诗性形态,传统的中国艺术表达以“诗性”见长,有论者认为中国文化撼缺是诗性和史性的整合,这或许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开山源头上没有《荷马史诗》的缘故,而更应提出的是——为什么一个以“诗教”和“史教“为文化基本特征的文化大国史和诗,在文学艺术上不能整合?——这是文学史家和文化史家所应深究的问题这里就不能多说了。

梁建平的作品具有史诗史诗性特征,系说他的作品以水墨的叙事描绘了中国黄河文明的土地和人的深刻历史关系和文化宿命以及具有人类学的深度美学渊源。

梁建平是一位有着深沉的历史情怀和乡土情怀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生存不在书斋和画室而在乡原和故土,从他1991年——1992年逾一年之久徒步黄河,到2015年创窑洞美术馆——耕源居美术馆等等行迹,可见艺术已是他的生存的需要和“目的性行为“。

新水墨的建构是近新世纪中国绘画运动的一个重大的具有美术史意义的事件,也是具有当代意义的本土艺术形态。回顾改革开放初年的“八五思潮”中青年美术家喊出的“中国画到了穷途末路!”的警世之言的危机和困惑,历时40年之探索和突破,终于使古老的中国写意绘画完成了蜕变而成为了富有生机的新形态——中国当代水墨艺术。

而梁建平的乡土水墨艺术就是这其中很值得关注的一支,从精神文化意义上说,梁建平乡土水墨更应该指出的是他的艺术和土地的生生息息的关系、和中华文化根系——中原文化和人的血源深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