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黄土高天》举办创作研讨会 圆满收官展史诗品相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03 11:47:59

“四十年前农村的改革就是从十八个血手印开始的。如果当时没有那十八个血手印,没有党中央英明决策,那咱们农民就过不上现在的幸福生活。”

四十年的农村改革,20个“一号文件”,三代农民的辛勤耕耘,才有了现在的富足生活,秦学安(董勇饰)等人印下了象征着美好未来的金手印,在《歌唱祖国》的歌声中,《黄土高天》也于11月30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圆满收官。

以“三农”改革发展为切入点的农村题材剧《黄土高天》开播后,以扎实的故事、真挚的情感、史诗性的品相赢得了老中青三代观众的喜爱,一路好评如潮,在CSM全国网和城市网收视统计中名列前茅,尼尔森全国网单天收视中也曾领先,在B站、爱奇艺等网播平台也掀起观剧热潮。

同时,该剧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主流媒体发文点赞,成为高收视、高口碑、高网络热度的农村题材电视剧。

12月1日,《黄土高天》创作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研讨会以“为时代讴歌,吹响文艺发展号角——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总结《黄土高天》的创作经验,由点及面,以期促进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和发展。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化勇,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将程宝山,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吉德,陕西省广电局局长王福豹,陕文投集团董事长王勇、总经理马湘云等有关领导出席,陕西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贺晋东主持研讨会。

农业问题专家张天佐,《当代电视》杂志副主编王军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报告文学《一号文件》原著者莫伸,陕西省编剧协会名誉会长李爱民,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等专家学者发言点评。

来自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五星东方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重庆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麟游县、旬邑县等合作方代表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黄土高天》导演阚卫平,编剧范胜震,著名演员董勇、王海燕、陈逸恒、杨童舒等也悉数亮相本次研讨会。

突破主旋律剧难点在于抓住现实

“想要拍好这部剧很难。”这是与会领导和专家达成的共识。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影视评论家李震在该剧几年前启动之时就参与过创作讨论,他表示:“大家讨论出只有一个字的结论,难!”

在他看来,将莫伸的报告文学《一号文件》改成影像作品有难度。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天佐则表示:“这部剧应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它是一部政策性比较强的剧,时间跨度40年,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实属来之不易。”

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吉德认为该剧能让观众认可不容易:“60年代出生的观众都是这场农村改革的亲历者,要想让这部分人能够认可也是很难的。而且现在大部分人都离农村比较远,即使出生在农村,但这40年农村变化非常大,回过头来再看农村,对农民的生活状态、精神世界了解得很不够。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创作这么一部剧难度非常大。”

面对这样一部“难以创作”的作品,导演阚卫平与总编剧张强、编剧范胜震等主创人员以多年的创作经验及独到的创作心得完成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坚持创作主旋律作品的阚卫平阚卫平导演在执导《黄土高天》时,始终牢记张显书记对他说的“艺术家心里面要有百姓”这句话,他表示:“这句话不只是指艺术家要关心百姓,而且指作为一个导演和创作者应该通过作品表达老百姓的心声。”

此外,他在创作中坚持“抓住现实,抓住改革开放40年来所有老百姓关注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事件”,“以象征和写意的手法”完成了这样一部彰显改革开放40周年的农村史诗剧。

编剧范胜震在创作中同样“抓住现实”:“仅仅有一条政策主线是不可能完成一部成功的电视剧。在完成政策的梳理后,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书写40年来,农民从活下来到富起来,再转变成新型农民的过程,我们团队也是下到中国各个地方,从小岗村、华西村到陕西多个村子,去了解、感知他们的生活。”

他表示:“一切戏剧的源泉在生活当中,一切戏剧创作的规律蕴含在真实动人的情感之中,我们愿意跟随《黄土高天》一起成长,坚持把自己的笔锋根植在现实主义的土壤当中,愿意感知这个时代的跳动和蓬勃。”

该剧原著《一号文件》作者莫伸也表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向我传达了他们看《黄土高天》的感受,这些感受基本上是共同的,都认为该剧很有生活气息,真实再现了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