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文殊院青年佛学会书画社等众社员共计20人,由亦真法师带领,共赴新津观音寺参访,得观音寺住持隆修法师款待,感念三宝慈悲,同览壁上丹青。
“地辟奇观九莲拱卫,天开胜景七星盘旋。”观音寺居于九莲山莲心之下,莲华接翠,群峰环抱,放眼望去,皆为胜景。古寺尤以明代壁画和彩塑闻名,有“小敦煌”美誉。虽为庙宇,更是艺术殿堂。
怀揣崇敬,寻幽访古之行正式启程。初入山门,正中匾额书写“九莲胜景”四字,接引殿后乃是白墙黛瓦、古朴斑驳的毗卢殿。殿内左右两壁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绘制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尊天、“香山全堂”跃然在目。三身佛宝相庄严,环绕可见壁上所绘,工笔重彩。现存壁画中左边第一幅“清净慧菩萨”像,手持如意,微目沉思,肌肤以珍珠晕染,身披雪白细纱,洁白透明,所勾勒的纱纹线条,精心描绘出蛛丝般微妙的衣饰细节,颇具“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风范。尤其画面上大量使用了沥粉贴金技法,显得富丽堂皇,艳而不俗,比能与之媲美的《蒙娜丽莎》整整早了36年。故引诸君感叹古人画工之精湛。更有奇者,大殿竟以篱笆和泥为墙体,于泥壁上作画,壁面轻薄,经五百岁沧桑变化,留存至今实属不易,保护传承更为艰难。
主殿观音殿内,现存塑像共653尊。供有观音三大士与五百罗汉像,皆为彩塑,生动传神,极为可观。观音三大士像,均头戴花冠,身披璎珞,面颊丰满,神态端庄。背屏壁塑中的奇花瑞草、灵禽异兽、八宝图案、色彩格外鲜艳夺目,富丽堂皇。五百罗汉像更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绕过三大士像,背后刻有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的全景浮雕,而属正中浮雕普陀山胜景中“飘海观音”最负盛名。观音大士手持净瓶,脚踩鳌头,身体前倾,踏海而来,衣裙飘舞,动静相生,震撼人心。殿中两株明朝时留下的优昙花寂静悠然,常闻佛法。大殿之内,凡目之所及皆为艺术,引得众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殿内昏暗冷清,光之所及,意境更显幽森,行走其间,偶与一罗汉塑像四目相对,竟怔然出神,人声渐退,不知身在何处,只觉心头欢喜寂静。
参访之余,师友围坐,品茗叙话。更有互换礼物环节,气氛热烈活泼。社员们各自所带的礼物有手编的金刚结、串珠、香包、更有书画社两位老师的墨宝,随缘互赠及社内成员。谈及文殊院中所学所思,更是相谈甚佳。书画社教师赵刚老师在与社员们讲述此次参访壁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之后,也本着对佛法和艺术的尊崇,希望在未来更能与学员们一起临摹出一套完整的壁画。佛弟子之心炙热,匠心亦存。其间亦真法师开示,于匠心上感悟佛法。既是对佛法的内在修行,于外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应该在立足当下的角度,去发扬和真正实践。佛法乃心地法门,经中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画技的提升,不仅需要精进钻研、匠心独运,更应深广知以求益,于自心上用功。如此,他日或可担家业、耀丹青。
展讯:文殊院空林书画社“观自在”书画展将于2018年11月3日-11月5日在文殊院香园开展,此次活动以工笔“观音像”和书法“心经”为主要内容,是空林书画社老师及学员们学习成果的汇报展出。届时展出结束后书画社将纳新,招生信息请关注文殊院公众号。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