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人文学院学术诚信主题报告成功举行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25 22:38:50
9月25日下午2点半,人文学院学术诚信主题报告在东九楼B201教室举行,本次报告由人文学院副院长雷瑞鹏教授主讲,学院党委副书记叶智老师、辅导员耿艳丽老师出席报告会。
 
演讲以“科研道德与学术诚信”为主题,雷老师首先例举了国内外著名的科研规范违规案例,从伪造研究成果的韩国“民族英雄”黄禹锡,到多年前学术论文被指抄袭的多名欧洲政府高官,再到以重名巧合涉嫌履历造假的研究生。不同学术地位、社会地位的人都有可能会出现与科研违规相关的问题。颇有学术地位的专家涉嫌造假每每挑战公众的认知底线,他们往往手握重大项目和大量研究经费。研究经费主要来自公共资金,可以说专家和社会公众之间存在着一种广义的社会契约。如果拿着经费还涉嫌学术不端行为,那就是既违背契约精神,也违背学术精神。专家信用系统就像整个社会信用系统的象征标志,如果专家信用系统崩溃,将会对整个社会信用系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涉嫌造假的专家往往身败名裂,我们应该以此为戒,以道德精神约束我们的研究活动。
 
随后雷老师介绍了科研规范体系和三类主要学术不端行为。科研规范体系包括一般规范,比如科学真理具有普遍性,人文学科的结论不能任个人喜好左右,要具有一般普遍性;理论规范,比如理论逻辑的一致性,论证要有充分且真实的论据;具体规范,比如引文规范、署名规范;环节规范,比如社会调查中的伦理规范。三类主要学术不端行为指杜撰、篡改和剽窃。对人文学科来说,杜撰和篡改通常与论据和材料有关,剽窃主要与学术论文有关。现代查重软件的技术飞速发展,哪怕是不着痕迹的观念抄袭也能被检测出来,同学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论文负责,不要弄虚作假。
 
雷老师最后强调,不论外在的学术监督体系如何完备,科研人员自身的诚信、内在的自律才是最重要的。查重软件只是一个检验是否达到最低标准的手段,真正有志于学术的人是不会依赖低标准的,他只会服从内在的创造性冲动和自律精神。创造性冲动是科学家从事研究的动力,其实我们不应从外界对它进行约束,学术诚信最好是建立在学术共同体的每一个个体的自律精神基础上。学术创新是社会创新的排头兵,科研人员要摒除浮躁的风气,沉住气做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应用行业才能在理论基础上造福社会,后学才能做更大的突破,而如果我们掉了链子,将会引发严重后果。而人文学科关注人的精神领域,我们的研究也很重要,如有不慎也会对社会带来隐性的不良影响。希望广大研究生同学勿忘使命,坚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
 
通过聆听雷老师的报告,同学们树立了遵守科研规范体系、勿踩学术造假剽窃底线的意识,了解了相关知识,受到了培养严谨、踏实的学术精神的教育,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