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创·三十年”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论坛暨表彰大会在上海科技馆4楼圆厅圆满举行,数百位孵化人互动、外省市同行来贺、企业家投资人齐聚。
2018年是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三十周年,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培育优秀企业、助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间凝聚了孵化人的青春、汗水和智慧,更有诸多科创企业和合作机构的协同之力。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大企业、特色孵化器和科创企业的四位代表,分享故事、陈述观点、共话未来。大会设立4大类奖项,通过对一批孵化载体、孵化人、孵化企业和合作机构进行表彰和宣传,呈现了上海创新创业服务行业中各方合力、凝聚众智、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发扬了积极推进独具上海特色的双创孵化事业的进取精神。
活动开始,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志宏发表致辞,他表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拥有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场地10728.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33314家,孵化器从业人员达到53838人,孵化器收入实现308亿元。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用了30年从籍籍无名到蜚声世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创业孵化体系,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已经跻身世界孵化器强国之列。而上海孵化器在屡创各种“中国第一”后,更应该挑起了国家和区域创新的历史重担,“做好排头兵,向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此次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论坛暨表彰大会对于全面落实推进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具有特别的意义。希望未来,孵化器能够做好“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共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
随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骆大进发表致辞,他表示,上海正在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创业对于加快本市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一步,我们将努力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推进创业载体持续提升孵化服务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融通发展。重点考虑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更加注重营造创新生态,二是要更加注重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三是要更加注重培育科技企业。
在会议主题报告环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作“孵化与梦想”专题报告,他总结了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30年的蜕变,诠释了何谓上海孵化器独有的“上海模式”及其具有的三个特点。在“上海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上海的孵化器主要经历了1988-1997年的初创探索阶段;1997-2005年的拓展扩张阶段;2006-2012年的稳步发展阶段;2012-2016年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同时,上海孵化器30年的发展,还有两个全国创新:首创创业苗圃,拓展载体功能,孵化服务前延后伸;整合全社会资源,构建体系化创业辅导服务。朱主任提出,未来的孵化服务更应该从长度、宽度、精度、粘度和温度这五个维度提升能力,把上海孵化器建设带向更好的明天。
在“创·三十年”颁奖仪式上,火炬孵化董事长严伟虎先生获得30年杰出贡献奖,上海博济堂获得孵化服务标兵奖,博济孵化企业“好屋中国”获得明星科技企业奖。纵观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器30年所经历的风雨、所取得的成果,一批批孵化人付出了青春和汗水。有人坚守在这个行业数十年,沉着坚韧、厚积薄发;有人迎难而上不断乘风破浪,面向未来、敢为人先;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勤勉与无私、激情和智慧,汇聚成创新创业服务大潮,并使得科技孵化行业呈现出包罗万象又精细非凡的格局。
博济孵化企业“好屋中国”获得明星科创企业奖,带动社会就业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实力、撬动产业发展活力,是孵化器助推了这一切,是科技企业践行了这一切!明星科创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是技术产业的先锋力量。
苏州火炬创新创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火炬孵化),2006年,创立了自主品牌“博济科技园”;2014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同年,火炬孵化创立了自主品牌“创客邦”和“O’Park创业中国”。自此,火炬孵化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链条。是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优秀的规划能力、抚育能力、布局能力,并且引领着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其孵化器在数量、规模、种类、基础设施、社会网络、服务功能和质量、孵化效果等方面遥遥领先业内多个同类型机构。
火炬孵化是专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优秀的规划能力、抚育能力、布局能力,并且引领着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其孵化器在数量、规模、种类、基础设施、社会网络、服务功能和质量、孵化效果等方面遥遥领先业内多个同类型机构。
同时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打造完善生态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场所,塑造火炬孵化独有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占领一个科技创新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