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馆藏国宝再造工程之《越王勾践剑》新闻发布会”于湖北省博物馆隆重举行。此次国宝重器《越王勾践剑》分为白玉至尊版、碧玉尊贵版、青玉典藏版、铜版四个版本,由湖北省博物馆独家授权监制,两代玉雕大师袁广如、袁霖,沈广隆剑铺第四代掌门沈新培匠心创作而成。
发布会现场,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先福、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陈振裕、湖北省博物馆市场部主任王亮、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博士携创作大师等纷纷到场,为再造国宝《越王勾践剑》揭幕。中央电视台、腾讯、新浪、网易、凤凰、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各媒体纷纷到达现场,聚焦发布。
发布会上,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致辞:“前生,它冠绝华夏,见证万世传奇,用曜目锋芒劈开春秋战国,成就一代霸业。今天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延续华夏民族精神血脉,为响应国家号召,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本次选取的越王勾践剑原型,授权监制至尊版、尊贵版、典藏版、出品铜版《越王勾践剑》,使千年国宝可以走出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素有“天下第一剑”之称,其千年不朽的神奇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成春秋时期最后一代霸主的事铭记史册。而陪伴勾践历经沧桑,见证那段乱世传奇的,正是他的王者之剑——《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入选《国家宝藏》《国宝档案》《如果国宝会说话》等大型国宝栏目,名满中华,享誉世界。不仅满足了国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唤醒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位国家级艺术大师穷奇毕生技艺匠心铸造,突破材料、工艺、创意多重困难,完美融合铜剑的雄浑气质与和田玉的尊贵气韵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广如、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袁霖两代玉雕大师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新培大师在借鉴古人的艺术思想、工艺特点、技法运用等前提下,推陈出新,使得千年古韵和现代审美有机结合,再现越王勾践剑千年国宝风采。
主持人与《越王勾践剑》和田玉至尊版、尊贵版、典藏版创作大师袁霖台上(右一)《越王勾践剑》铜版监制大师沈新培台上(中)互动
“再造国宝《越王勾践剑》造型古朴浑厚,首次以和田玉、金银为材质再造国宝,完美融合铜剑的雄浑气质、和田玉的尊贵气韵和黄金的珍贵品质。”袁广如特别录制VCR中讲到。
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为原型再造国宝,其中至尊版、尊贵版、典藏版采用和田玉和金银,汇集顶级玉雕技艺和贵金属加工工艺精准雕刻而成。剑身饰菱形花纹,近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剑柄饰龙纹,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正面雕刻“越王勾践剑”。
以玉装饰剑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四样俱全的玉剑饰逐渐形成。但由于和田玉珍稀,古代只最大程度的做剑饰用。到了西汉这种玉剑饰就成了王公贵族佩剑上的重要装饰品,也成为当时社会一种身份的象征。
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袁霖谈及创作再造国宝《越王勾践剑》时讲到:“以和田玉为料进行创作,需要突破材料、工艺、创意等多重难关,切割中一旦出现杂质、绺裂就要舍弃,成型十分不易,成品率远远低于其他艺术品。另外制作也异常难,剑本身的长度和薄度的平衡很重要,雕刻菱形花纹需要和田玉密度足够大、足够细才能细琢”。
沈广隆剑铺五代掌门人不忘初心,十年磨一剑攻克几大难题,沈新培谈《越王勾践剑》铜版1:1再造千年国宝实为溯源
发布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广隆剑铺第四代掌门沈新培大师谈起此次再造的意义时表示,越王勾践剑作为一代霸主用剑,代表了吴越青铜剑技术的巅峰。铜剑的制作不同于铁剑,虽称不上千锤百炼,但剑身铜锡比例需要进行反复调试,攸关剑身品质。成型后刮削琢磨一步也不可少。说是再造实为溯源,是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