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热烈庆祝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揭牌仪式圆满落幕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25 16:38:23
2018年8月24日上午由中共兴安县委员会,兴安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揭牌仪式”在灵渠景区秦文化广场拉开帷幕。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自治区水利厅的精心指导下,兴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工作,成立了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领导小组,举办了全国“灵渠保护与申遗暨水利遗产保护利用学术论坛”,并先后于今年4月和5月顺利地接受了国际灌排委、中国国家灌排委的现场考核和综合评估,灵渠终于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18年,对于灵渠来说,注定是精彩纷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水利专家们看来,灵渠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项丰功伟绩。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早在1988年,灵渠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5月,千年灵渠正式启动申遗工作,作为传承和展示灵渠秦汉文化,水利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灵渠南渠复航也成为了此次申遗的工作重点之一;
 
2017年6月,灵渠喜获“海外最想去的旅游目的地”殊荣。《香港商报》特刊整版发表了专稿《灵渠涅槃重生,复兴二千年时光镌刻的痕迹》。香港《经济导报》对灵渠景区做了特别报道。
 
而今,正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于当地时间8月13日晚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的灵渠、都江堰、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
 
关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目的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
 
此前,中国已经成功申报4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包括四川夹江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浙江宁波它山堰、安徽寿县芍陂、浙江诸暨桔槔井灌、陕西郑国渠、江西泰和槎滩陂、浙江湖州太湖溇港、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和福建宁德黄鞠灌溉工程等13个项目。
 
加上本次公布的第五批,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经成为中国水利文化走出去的主要载体。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历史。灵渠全长36.4公里,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是中国南北水上运输的重要通道和周边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灵渠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以精良和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技术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著称于世,一直为国内外人士所瞩目。建于渠道上用来壅高水位保证通航的陡门,被1978年前来灵渠参加联合国世界大坝委员会会议的国际专家称为“世界船闸之父”。
 
灵渠流经之地属湘桂走廊,沿途土地肥沃,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重视发挥灵渠的灌溉作用,素有“灌田甚多”、“民田赖之”、“溉田万顷”、“灌溉发达”等史料记载,灌溉的方式主要有自流和提水两种。灵渠水利遗产要素构成完整,有精巧绝伦的渠首枢纽工程、设置精当的沿途防洪工程、精致智慧的渠系工程、功能完备的调蓄工程,不仅保留了渠道全程,还保存有不同功能的水利设施,形成了一套集陡门、堰坝、水涵等为一体的水工系统。
 
曾经的兴安,足够这里的人骄傲一辈子,而未来的这里,更值得世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