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市科委的指导下,由北京无人机产业联盟主办,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北京无人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讨会”召开。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领导,航天科工、空军相关研究院所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家、科研人员,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北京无人机产业联盟相关会员单位代表及媒体记者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北京的无人机在产业规模、体量等方面,跟深圳和广州相比,确实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发展无人机的问题上,北京面临四个短板:
第一,到目前为止,关于北京市推动无人机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专项政策还没有形成,在全市层面还没有建立一个来专门研究讨论如何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方面的机制;
第二个短板跟北京特殊的地位相关:空域的管控很严格,而空域的管控对无人机产业技术的创新,尤其对科研试飞、试验验证方面影响比较大;
第三是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上的研发还需要下一番大功夫;
第四是军民融合创新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但北京发展无人机,也有一些深圳广州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北京的科技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北京的高校院所企业等,在包括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的研发资源和研发成果方面都比较多;而从无人机的飞行平台、动力、材料、飞控、载荷、应用服务以及配套的法规政策方面,也已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北京市的产业政策是创新研发为主,而无人机的制造大多数落户到京外各省市,比如北航、航天十一院等的知名企业落户浙江,中航智在深圳设立研究院,航天九院在河北入驻高新技术区……一方面体现了北京市的无人机从业单位在全国具有一定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部分资源离开北京,这是北京无人机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而严格的空域管理制度、制造类企业的限制政策,则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
目前,在无人机研发者、生产者、流通者与客户等实体群落中,还存在多样性不够丰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不够顺畅的问题;在产业文化上有序竞争、共生共赢发展理念还不够强,在行业产品市场需求分析上深耕不足,在资金投入上还存在烧钱赚噱头等现象;而产业配套与协作、科研体系、服务组织、低空网络基础设施和国家产业政策等亟待优化和改善。概而言之,从研发、生产制造、管控、应用等方方面面综合分析,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与预期还差距甚远,特别是需求到应用的差距。
目前无人机行业存在研发单位各自为战,造成资源浪费;低空尚未完全开放;中高端无人机发展落后以及可靠性相对较差等问题。未来的发展希望可以借鉴包括世界主要国家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我国无人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步伐,同时推动中高端无人机创新发展,开放协同、行业应用向细分领域专业化发展以及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运营服务商业模式,尽快健全规范相关政策法规。
研讨会上分享了《中高端无人机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无人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行业专家与各企业代表深度对话,畅所欲言,共为北京无人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对进一步加速北京高精尖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北京无人机产业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