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南海藤编文化以及龙舟文化也包括在内,有见及此,沥东社区在2018年8月8日组织了辖区二十多名青年义工参观学习了南海藤编以及盐步“老龙”,感受大沥历史的演绎。
活动当天,我们一行人首先来到盐步“老龙”传习所,由盐步“老龙”礼俗传承人邵钜熙讲解盐步老龙的历史典故以及面临的挑战,义工们听到“586年”、“慈禧太后赏赐五京奎”、“泮塘契仔”都略有惊叹,仿佛置身于当年情景之中。在熙叔讲解完毕后,有青年义工也提出“为何要把老龙藏在河底”等问题,熙叔耐心为大家解说,力求把盐步“老龙”的历史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
第二站来到南海藤编(大沥)传习所,南海藤编(大沥)早在北宋时期就有记载,2010年南海藤编代表性传承人梁灿尧自费筹建南海藤编传习所,还深入村落中收集藤编艺术品,向群众介绍藤编艺术。沥东社区义工来到传习所,看着一件件艺术品暗生赞叹。“盐步老龙”、“藤篮”、“藤席”等等,每一件艺术品都源于生活,给人一种安静宁和之意。义工们还积极参加了现场制作藤制品的活动,学习基本藤编技巧,打造个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这是青年义工的学习,更是南海藤编的传承。
如今这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面对着各式各样的挑战与危机,在时代继续前进的今天,传统文化与当今主流文化的相互结合,正是展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面貌、新进程的良好时机。希望此次沥东青年义工与历史见证人的沟通交流,能让大沥独特的文化口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