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由海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海门市教育局和江苏省江海博物馆主办的“我心中的博物馆”主题征文颁奖活动在江海博物馆多功能厅如期举行,给炎炎暑日带来一丝清凉。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倪强,海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凯,江苏省副刊编辑协会常务理事、海门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鸷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馆长唐春艳以及各位获奖选手和江海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出席颁奖活动。
“我心中的博物馆”主题征文活动从3月30日举办到5月8日截稿,参与学校24所,共收到成人和学生稿件498篇。这些稿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除了散文、记叙文外,还有现代诗、古文等。透过那些或激昂或婉约的文字,可以看到各位作者对历史的追思、对未来的期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拳拳之心表露无疑,飞扬的文思与碰撞的思想,让我们对海门的将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活动中,唐春艳馆长宣读获奖者名单,与会领导依此为各位选手颁发证书和奖品。
随后,海门日报社的姜新先生作为成人组获奖选手代表上台演讲,他表示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是台湾的父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举行这样的颁奖活动格外有意义,获奖作品《江海博物馆“飞架”台北与海门》写了自己与“海门田祖”陈朝玉十代孙、台湾名人陈福民的故事,于题材上既有政治高度又展现了历史,昭示了未来。
代表学生组获奖选手演讲的是江苏省海门中学的沈昱彤,她回忆了自己参加各种征文比赛的历史,并以晏几道的词句“碧玉高楼临水住。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形容她与江海博物馆的初逢。江海博物馆是文物的归宿,它向这片沃土上的人民展现了自我,陶冶了江海人民的情操,提醒着每个人我们的文化之根就在这里。
江苏省副刊编辑协会常务理事、海门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鸷翀先生作为评委之一为本次征文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说,现场来参加颁奖的选手,从十几岁到八十岁都有,可谓“四世同堂”。海门人民有深厚的博物馆情结,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就是张謇先生创办的。王主席分享了此次活动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讲授了征文取名的技巧,并对在座的所有人提出希望,愿大家在有限的空间里演绎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