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已经风生水起,成为了一种时尚。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既有着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回避的缺陷。需要正确引导和严格规范,以期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娱乐化是近几年在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兴起的一种潮流,并渐渐变成为了一种时尚。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产生的深刻社会经济文化原因。这其中既有着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回避的缺陷。因此,需要正确引导和严格规范,以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在我国,对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一般而言,这类新闻的严肃性不是很强,在新闻报道中,多为了迎合受众,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案件、灾害事件暴利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然而,更有甚者,从很庄重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中,去找大众关心的花边新闻,挖掘其娱乐价值,表现其故事性。在新闻的五要素中,偏重于故事性、趣味性和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增加戏剧化、故事化、文学化的色彩,使之具有猎奇性或者感官刺激性,更能引起作为个体的受众的共鸣,进一步拉近和受众的心理距离。这种新闻的传播现象,在我国被称为新闻娱乐化。新闻娱乐化现象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突出新闻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新闻娱乐化的产生原因新闻娱乐化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现实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从社会因素来看。我国目前正处在转轨与转型的特殊时期,一个多元化的、非理性的浮躁社会日益形成,人们的文化价值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社会活动向私人娱乐,由自发向自觉的转换。娱乐化媒体使受众能够获得心理松弛和压力缓释,娱乐新闻大受追捧。转型期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正是中国当代大众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的生动体现。从市场经济条件来看。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双重属性的新闻媒介,在新闻改革过程中其经济实体的属性大大强化,被推向市场、自己找饭吃的媒体在扮演政治化角色的同时,还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追逐并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如何抢占市场就是如何争取利益,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当市场逻辑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数量指标已经成为媒体的生命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受众群的追逐,而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也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通用的效益为先原则。从受众的心理需求来看。在当今人性的自由被物质的欲望普遍统治的状态下,受众趋向于以本能的满足来追求浅薄的快乐,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为其提供了一块进行精神消费的“第三地”空间,娱乐性的信息和娱乐化的新闻因能满足人们一时的快感而流行于世。媒体把重大严肃的硬新闻转化为富有个人色彩、戏剧性和故事性的软新闻,能引发作为个体的受众的共鸣,进一步拉近和受众的心理距离。特别是让受众亲身参与媒体的各项活动,同媒体融为一体,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娱乐感。从文化传播的国际背景来看。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传播的全球化。处在文化传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跨文化传播迅速地改变着固有的社会文化构成。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新闻界所追求的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人情味等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运营模式、操作方法的商业化取向都不可避免地对我们的新闻媒介产生影响。新闻娱乐化的是与非在现阶段,我们很难对新闻娱乐化下一个或好或坏的简单结论。我国新闻传播界对于新闻娱乐化的评价褒贬不一,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专家学者对新闻走上娱乐化之路给予了肯定,认为软新闻的增加就是硬新闻的软处理,增强了新闻的贴近性,这种贴近性也加强了公众对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热情,是新闻民主化的一种表现。并且,好的新闻向来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人,受众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讨论社会价值和公共事务,新闻告知以及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启蒙的作用。且新闻的娱乐化是对以往媒体娱乐功能缺陷的一种阶段性补偿,传媒的商业化运作促使媒介真正树立起受众观念,可以说是一种受众本位的回归。从传播学来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时下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更多的学者对新闻娱乐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他们认为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提供重大的决策和参考信息。然而,新闻娱乐化使媒介的主功能转移了,新闻舆论引导功能减弱,从而背离了根本性的社会需求。综合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新闻本体角度来考察,新闻娱乐化倾向实质上是对新闻本性迷失的一种表现,让新闻承载过多的娱乐功能,必然会造成新闻传播形式与功能的错位。第二,过度追求娱乐化,淡化宣传教育功能,使新闻走向低俗化、庸俗化甚至恶俗化的歧途,导致新闻向伪新闻的方向发展。第三,廉价占用人们的自由空间,降低大众的品味和修养,过分显示娱乐倾向和游戏特征,倡导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甚至限制了人们的思考能力。第四,传媒教育功能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化功能弱化甚至反面化,对深层问题缺乏关注,缺乏应用思考内涵。第五,受众在娱乐消遣过程中,对真实的、深刻的现实景象逐渐盲视,丧失全面认知现实环境的理性能力,最终导致认知危机。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走向新闻娱乐化应该走向何方,它发展的道路是什么样的?这是传媒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个被多数人认可的说法是“软硬皆施、以硬为主”。硬新闻才是新闻的主体,娱乐化新闻只是一个配角和辅助。在不损害新闻价值的同时,适量增加老百姓关心的新闻话题,以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这样在竞争中就不会完全处于劣势。把握好它们之间的这个度,既取得社会经济利益,又达到宣传引导作用等目的。
一、新闻娱乐化定义解读
新闻娱乐化指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着力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二、新闻娱乐化原因分析
(一)从媒体方面看
1、新闻娱乐化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新闻娱乐化可以看作是媒介适应市场的行为方式,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优胜劣汰,这就要求传媒能提供满足社会最大需求的“拷贝”,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新闻娱乐化成为许多媒体不谋而合的选择。
2、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观的体现。新闻娱乐化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新闻“软些,软些,再软些”,在表达方式上也增加了趣味性,更加贴近受众心理。
(二)从受众方面看
1、正如选择性接触假说所提出的观点一样:人们更愿意选择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更为相近的内容加以接触。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大众倾向于通过智能设备浏览欢快轻松的娱乐化新闻来转移自身压力,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2、受偷窥或好奇心理心理影响,新闻娱乐化可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使之获取相应的新鲜知识,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其偷窥欲望(名人明星生活隐私)。
三、新闻娱乐化影响探讨
(一)从积极方面来看
1、新闻娱乐化所体现的以受众为中心的观念使得受众更愿意接受新闻媒体和新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既获得信息又娱乐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新闻娱乐化倾向客观上也有助于新闻策划、采写等一系列新闻传播活动的技术化发展,是媒介制作趋于精细化。
2、大众为娱乐化的消费拉动了经济增长,使媒介市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二)从消极方面来看
许多媒体和媒体人把新闻娱乐化作为市场竞争的“法宝”,诚然,媒体的初衷有为受众着想的成分,这一行为也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在新闻实践中也存在着低俗、庸俗、媚俗的现象,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1、片面追求“眼球经济”和娱乐服务功能,降低了传媒品格,消解了媒体严肃性。尼尔波兹曼提到一个观点叫“娱乐至死”,他认为媒介给社会带来的是文化精神的枯竭。从这个观点延伸到现代社会的新闻也发现有相似之处,就是新闻逐渐的娱乐化,即表示着新闻内容的严肃性正在下降。比如,有些媒体致力于挖掘社会畸形现象,暴露名人生活起居等细节。
2、重大新闻在新闻娱乐化中受到“歧视”,对有关外交、军事等严肃性问题表现的过于淡漠。新闻娱乐化使得受众产生社会顺从,精神麻醉,在这些娱乐化信息中逐渐失去自己的高雅精神,更多的关注一些庸俗文化,而不去关注社会结构性问题。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
3、“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我国新闻媒体的责任之一。但是新闻娱乐化片面追求刺激、煽情的做法完全背离了这一方向,甚至混淆视听,误导社会舆论,使新闻报道丧失了应有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
四、新闻娱乐化规制建议
新闻娱乐化所体现的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观以及勇于参与市场竞争的态度在如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但是如何不把大众化变为庸俗化,不把通俗性扭曲为媚俗性是需要思考问题。
1、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新闻媒体从业者都要遵循客观性、真实性、社会责任论、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等新闻意识,应该牢记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加强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且传媒从业人员应该谨记自己的社会公德以及身上承担的重任,恪守在新闻报道中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2、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及受众的自身素质。新闻从业人员要肩负起舆论导向与审美导向的职责。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加强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通过对新闻的正确把关,积极有效地引导受众。
3、要完善新闻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新闻舆论的监督。
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
新闻娱乐化的表现: 一、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比例下降。 二、新闻娱乐化除了在内容上倾向于软新闻或尽量使严肃新闻软化,在表达方式上还表现为,强调故事性、人情味,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三、新闻和娱乐互相渗透,新闻和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新闻娱乐化的成因:一、新闻的功能有许多,报道事实、提供事实是主要的功能,但娱乐也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在大众传播时代,娱乐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二、新闻娱乐化可以看作是媒介适应市场的行为方式,甚至有的媒体还将娱乐化作为拯救媒体的良药。;三、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充分考虑了受众的心理需求, 传者中心的传播机制逐渐被受者中心的传播机制代替,新闻娱乐化就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
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一、培养了受众的顺从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二、过度的新闻娱乐化会导致媒介放弃其社会责任。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对于娱乐化的追求必然要导致庸俗化的倾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