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医疗界也是如此,张建福从业五十余载,医人无数,杏林满园,桃李满天,其学术思想别具一格:衷中参西,厚今薄古,勤于实践、博学创新。他曾师承于郭维淮主任、针刀大师王燮荣教授,并随京、沪多家名师学习。临证近四十年,融众家之长,破除门户,追求创新,潜心骨伤疼痛疾病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中医骨伤病学说。
张建福长期坚持临床工作,无论从事教学或是其他的科研工作,他的临床工作从未放弃。临床工作中,他擅长骨科疾病,以及其他方面的疑难杂症。
张建福以自身案例作引,讲述其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位患者,该患者在大雾天气,上山途中不幸跌落山沟,在县医院住了六天。住院期间,患者因外伤造成神经损伤,导致内括约肌神经传导失灵,加上住院期间吃了面包、罐头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出现腹胀如鼓、不能正常排便的症状。于是该患者前往当时还在洛阳正骨医院工作的张建福大夫处就诊。张建福先为其开了两支开塞露,效果不佳;后又用肥皂水灌肠,还是没能解决患者痛苦;第七日,又改为服用活血祛瘀、导滞的中药,仍未见效果。
第八日早上,张建福到病房询问患者情况。患者表示:药已按时服用,但作用不大。不能排便、不能放屁的症状未减轻,且食欲开始减退。于是,张建福又将原药方中的药量增加,让患者继续煎服。
第九日,张建福再次到病房询问患者情况。此时,九天未解大便的患者腹部隆起如孕五月的妇女。患者痛苦到表示“无法活下去”。
闻此言,张建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将自己关在值班室反复推演诊疗过程,在排除了确诊方向和药方问题后,剩下的就只有药量和煎药流程的问题。
为了验证自己推断的正确与否,更为尽快解除患者痛苦,张建福再次加大为患者药房中的剂量,亲自前往药房把控煎药。原来问题出在,煎药房的大夫因每日工作量太大,没有注意到处方上生大黄后下的备注。找到问题的病因,他及时的纠正了错误,并且把煎好的药端给患者喝。晚上十点半左右,患者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因几十年的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经历,张建福庆幸自己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这是一门对人、对己、对国家都非常有益的博大精深的传统科学。如何进一步传承好,他认为要做到“衷中参西,厚今薄古”。就是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主指导临床实践,同时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便进一步了解病情,把握疾病的轻重缓急。
张建福说:“中医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人要树立坚定的中医信心。在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既要立足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精髓,又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广泛吸收现代科技的成果,创新未来,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将中医药传承下去。”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