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玩手机伤眼又伤脑 每天晒“蓝光”还会加速衰老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23 17:58:53

 “真的不要时时刻刻盯着你的手机、平板或是笔记本了,屏幕发出的蓝光可能会加速衰老并最终缩短你的寿命。”蓝光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非常“危险”?记者采访了物理学教授和多位医生,他们表示,对于蓝光不要过分恐慌,长时间的盯着电子产品的屏幕才是“万恶之源”,蓝光对于人体的影响目前是在可控范围内的。KKK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
 
最新研究
 
蓝光可能伤脑并加速衰老
 
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衰老与疾病机理》期刊刊载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波兰华沙大学等机构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发现,发光二极管产生的蓝光可能损害脑细胞和视网膜,并加速衰老过程。
 
分组研究
 
A组
 
每天12小时接受发光二极管产生的蓝光照射
 
B组
 
一直处于黑暗中或过滤掉蓝光的光线环境
 
实验结果
 
只接受蓝光照射的果蝇寿命大幅缩短,出现了视网膜细胞和脑神经细胞受损现象,运动能力也受到影响。
 
接受过滤掉蓝光的光线照射的果蝇寿命会小幅缩短。
 
一个疑问
 
蓝光是通过眼睛影响大脑的吗
 
此次实验中的一些果蝇由于变异没有眼睛。但即使这种无眼果蝇在经蓝光照射后,同样出现了大脑和运动能力受损现象。这表明即使果蝇看不到这种光,也会受到它的影响。研究人员吉布托维奇教授说:“很明显,没有蓝色的光会稍微缩短它们的寿命,而仅蓝色的光会大大缩短它们的寿命。”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果蝇也表现出了想要逃离蓝光的意图。
 
什么是蓝光?我们需要蓝光吗?
 
其实它的功劳不小,能让手机屏幕变得高清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春峰教授告诉记者,我们平时能够感受到的太阳光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两类。可见光在光谱上“分解”为多种颜色,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不同颜色在光谱上都有特定的波长,从开头的红色到末端的蓝紫色,波长越来越短,能量却越来越高,穿透力也越来越强。蓝光属于波长较短、但光子能量很高一类。
 
科研工作者在研发电子产品屏幕时,模拟的正是太阳光。电子产品屏幕的基础颜色是红、蓝、绿三色,其中,蓝光是发光二极管显示中400—500纳米波段的光,由于它的光子能量较高,因此人类如果长时间高强度暴露在蓝光中,的确可能导致视网膜中发生光化学反应。
 
原本“三足鼎立”的三种基础颜色,因为“高保真”概念的普及,蓝光的“地位”开始领先。因为消费者普遍喜欢偏冷的色调,可以让画面看上去更加真实,清晰度更高,因此相比太阳光,现在的电子产品屏幕通常会调得更蓝一些。
 
数码时代,蓝光无处不在
 
我们该怎么办
 
睡前看手机导致视力下降
 
是不是蓝光引起的?
 
因为长期“暴露”在蓝光中,不少人“谈之色变”。蓝光是否真的容易导致视力下降等症状?东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主任黄振平表示,蓝光对于视网膜的确有一定的伤害,但眼底的黄斑病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蓝光只是诱因之一,因此不能将蓝光和黄斑病变的发生直接画上等号。目前的电子产品,在确保光线强度适中,使用时间不会过长的情况下,还是处在安全范围内的。
 
还有一部分人习惯于睡前看手机,导致视力下降,这也全是蓝光的“锅”吗?黄振平主任告诉记者,这种说法可是“冤枉”了蓝光。眼睛本身是自带防护机制的,比如角膜和晶状体,对于紫外线、蓝光和部分射线是可以起到防护作用的。然而睡前看手机本身就不是正确的用眼习惯,因此不能直接将视力下降的“锅”扣给蓝光。
 
将屏幕调整成“护眼模式”
 
能够更好防蓝光吗?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春峰教授解释,电子产品的“护眼模式”的确可以过滤掉部分蓝光,它的基本原理是让红、蓝、绿三种基本颜色中的绿色“占上风”,从而将蓝光的比例恢复到正常值。在等量的蓝光和绿光面前,人的眼睛会对绿光更加敏感。
 
给手机贴上“防蓝光膜”
 
就不怕长时间盯手机了吗?
 
张春峰表示,防蓝光膜的作用是过滤部分蓝光,可以一定程度以内起到护眼作用。但防蓝光膜的过滤还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过滤掉全部蓝光。东部战区总医院眼科主任黄振平表示,防蓝光膜对蓝光的过滤作用有限,如果真的过滤掉手机屏幕显示的全部蓝光,那么我们看到的屏幕将会是只有红色和绿色叠加的状态,颜色是失真的。
 
看完手机睡不着
 
跟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有关吗?
 
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想在睡前刷会儿手机再睡觉,谁知道越刷越精神。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新峰表示,褪黑素的分泌的确是关于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优质的睡眠定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的,睡前玩手机其实是一种“上瘾”的症状体现,影响了睡眠规律,所以才会导致睡眠障碍的出现。“睡不着怪蓝光”,其实怪错了对象。睡前“戒手机”才是硬道理。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19-10-23/10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