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经典电影《开国大典》将经4K修复后重映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7 17:32:41

   明天,30年前上映引起轰动的经典影片《开国大典》经过4K修复后正式重映。“我对这次4K修复后的效果非常满意!”在中国电影博物馆4K放映厅结束修复版《开国大典》放映后,该片导演李前宽激动地告诉记者。“不管在画面的清晰度还是在声音的空间感上,都要比原来胶片版的强。”mmm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一段时期以来,有关“4K修复”的话题不断出现,电影《决胜时刻》最后4分钟彩色修复的“开国大典”画面打动了无数观众;中央档案馆公布的12分钟《开国大典》彩色视频也被网友热议;1998年公映的《海上钢琴师》确认引进重映,也是打着“4K修复”的旗号。随着此次《开国大典》的重新上映,有望带动经典影片修复版的观影热潮。
 
  “为什么叫重生?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加入修复师、制作人和原片导演、原片摄影师的感觉。这样的碰撞才能修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三维六度首席技术官周苏岳
 
  ■4K修复过的影片 可以被永久保存
 
  成立于2015年的三维六度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4K修复公司,首席技术官周苏岳是一个技术控,“我在2012年的时候就在国内宣传4K修复技术了,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还是3D。”周苏岳2009年开始从好莱坞的“数字技术公司”带回了两项重要技术,一项是“无压缩数字制作和技术工艺”,另一项就是4K技术。国内4K拍摄的第一次实践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是用真正的4K摄影机拍摄的,拍摄流程也是周苏岳负责的。“在国内的数字视频制作领域,我可以算是祖师爷了。”他很自信地说。
 
  “从今年7月15日开始,这两个半月对我来讲,都是做梦的过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周苏岳回忆,公司最初拿到《开国大典》的三个版本,一个是翻正片,另一个是翻底片,还有一个是拷贝。他第一感觉想到用翻底片去做修复,因为翻底片不能放映,所以损坏少。但是数字化扫描后发现,还是拷贝的画面质量最好。“如果用翻底片修复,工作量可以降一半。而拷贝已经使用过,上面有手印、油污和断裂。”为保证画面质量,他们最后决定,还是用拷贝来做修复。
 
  李思是三维六度的首席修复师,这位90后年轻人告诉记者,老电影的4K修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修复师们首先要对电影胶片进行物理清洁,之后通过胶片扫描仪对胶片进行胶转数处理,再进入到4K修复环节。在4K修复环节中,修复师会对胶片存在的脏点、划痕、霉斑、抖动、撕裂等问题进行4K修复,之后进入到画面调色,最终输出4K分辨率、HFR60格/秒高帧率、HDR高动态范围的画面镜头。“经过4K修复过的影片可以永久保存,不用再担心丢失和损毁。”
 
  《开国大典》跟一般电影不同,时长有171分钟,几乎相当于两部电影的长度,247000帧的画面、1082个镜头的修复工作是个巨大挑战。在一个半月里,包括李思在内的40多名工作人员几乎无休地进行修复工作。“我们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然后在公司休息区简单休息。平均一个人每天干4天的活,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我们40个人40天相当于干了160个人的活。”最紧张时,动用了高达600多人。
 
  ■邀请导演摄影师参与 才能叫完美修复
 
  周苏岳告诉记者,这次片子修复能够及时完成,除了修复师技术好,公司有很好的人工智能软件辅助外,还跟优秀的团队管理体系有关。修复前,他们先把电影镜头分成5级难度。一般来说,光线充足的镜头很容易修复。难修的是夜戏、雨戏、烟雾戏和特效戏。“文戏好修,武戏难修;日景好修,夜景难修;普通镜头好修,转场难修。”尤其是过去的转场镜头,都是两条胶片叠加在一起的,里面有很多脏点,很难处理。《开国大典》中有百分之六的资料片,是1949年之前由战地记者拍摄的,经过多次的翻印,质量已经很差,上面有大量的划痕。这样的镜头,一个高级修复师,一天只能修一秒。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镜头都要靠手工修复,如果是白天拍摄的光线充足的戏,使用人工智能修复软件“就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剩下的修复师只需要检查一下”。
 
  在数字修复领域,中国电影资料馆也是国内起步较早的单位。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修复工程师胡晓彬告诉记者,相比2K修复,4K修复需要更多的电脑内存、更专业的设备,也需要修复人员更有耐心。目前资料馆共有20人的修复团队,都是一些90后,很多都是学动画和设计专业的,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资料馆最近4K修复的影片包括张艺谋的《红高粱》和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等影片。
 
  虽然4K修复是一个技术活儿,但并不意味着修复师可以单独把这个活儿干好。“只要被修复影片的导演和摄影师还在,我们都会把他们请来,沟通商量,这样才能修复出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影片。”在《黄土地》修复时,因为张艺谋是这部影片的摄影师,他有自己的颜色感觉。让周苏岳意外的是,过了几十年,张艺谋自己的颜色感觉也改变了,“为什么叫重生?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加入修复师、制作人和原片导演、原片摄影师的感觉。”
 
  周苏岳记得,即便是像马丁·西科塞斯这样的大师,在修复《出租车司机》时,也赶来跟修复师一起沟通调色。值得一提的是,《出租车司机》4K修复工作中的百分之七十都是在国内完成的,这也是周苏岳带进来的业务。胡晓彬也记得,在修复《盗马贼》这部影片时,摄影师侯咏特意过来跟修复师一起调色,因为用底片修复,所以没有调光,片中有一场盗马的戏,修复师以为是白天的戏,但侯咏指出,这是在白天用滤镜拍的夜戏,“要不是摄影师来,我们一定给调错了。”
 
  ■修复后的经典重映 正成为流行选择
 
  包括李思在内,三维六度的大多数修复师都是90后甚至95后。“就《开国大典》而言,1989年影片上映的时候我们都还没出生,但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我们都是知道的,这次修复对我们来说是在重温历史。”李思说道。
 
  对于4K修复的前景,周苏岳非常看好。他认为,在未来5年那些经过4K修复后重映的经典影片可能会形成一股热潮,“这是经典影片迎来在市场上重映的最好时机,观众对于经典影片的热情也会不断高涨”。他透露,三维六度在未来两年有20部电影修复计划。谢晋导演的《芙蓉镇》和李前宽导演的《黄河之滨》是他个人最想修复的作品。
 
  胡晓彬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修复单元”展映中,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等修复后的影片一票难求,这些经典影片在修复后重新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之前国内经过4K修复的作品大部分都用于交流和电影节上的展映,但随着国内观众观影多样化需求的形成,发行方也开始关注到这个现象,“修复后的经典影片重映,正成为一种流行的选择,不少片方已经闻风而动了。”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10-17/10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