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第四届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营。444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谊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东欧16国合作建立了34所孔子学院和44个孔子课堂,学员5.2万余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参与人数51万余人。孔子学院总部设立的来华夏令营等项目,受到各国青年学生的欢迎。
“有机会和爸爸一起来中国”
塞尔维亚姑娘雷娜和中国的缘分或许是命中注定的。她的爷爷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中国做生意,从此雷娜一家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爷爷将一张从中国带回的照片递给我父亲的时候,他一下就爱上了中国,从此成了一个‘中国迷’。”雷娜说,从那时起,爸爸就开始购买各种与中国相关的书籍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开始学习太极,至今已学习了30年。
在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家庭氛围中成长,雷娜受家人影响也爱上了中国。读高中时,雷娜报名进入诺维萨德大学孔子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开始学中文时,雷娜觉得中文很难,学起来有困难。几周之后,她渐渐地摸索出一套学习方法,学习就变得轻松了。
此次来北京参加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是雷娜第一次到中国。她想“打卡”一些著名的地标,亲身体验中国文化。“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国家,目前我接触到的所有中国人都非常友善。”雷娜说。
虽然雷娜的父亲也很喜欢中国,但却没来过中国。雷娜这次能到中国看一看,让父亲非常羡慕。“我的‘中国迷’爸爸在得知我可以来中国时还生了一天闷气,刚刚还一直给我发信息让我多拍点照片,多带点中国特产。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跟爸爸一起来。”雷娜笑着说。
20年后再回中国
罗马尼亚姑娘萨彬娜留着卷卷的短发,穿着民族风的服装,但整个人透着一种成熟干练的劲头。原来萨彬娜已经30岁了,之前她是一名医生,去年刚辞掉工作。如今她重返校园,在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20年前,萨彬娜的父亲在罗马尼亚驻华大使馆工作。在萨彬娜10岁那年,就跟随家人来过中国。带着对中国的感情回到罗马尼亚后,在很长时间里,萨彬娜都跟中国没有交集。她继续过着学习、工作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心中一直有一个愿望:再次回到中国。
大学毕业后,萨彬娜在医院工作了4年。由于当地医生的薪资水平不太高,她决定辞掉工作,重新出发。“是时候重新接触中文和重新了解中国了。”回归校园之后,萨彬娜选择学中文和法语。对于未来,萨彬娜也有了新的目标,“我对中国的传统医学非常感兴趣,希望可以将之前学到的医学知识和中医结合起来。”
此次参加夏令营,是萨彬娜时隔20年重新回到中国。踏上中国的土地,她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我在回到中国之前完全没想到它竟然改变了这么多,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改变对中国的认知
罗马尼亚姑娘崔西娅在3年前开始学习中文,“我当时是出于对中文的兴趣,但是老师不建议我学。因为她还不了解中国,认为中文没有那么重要。”崔西娅为了向老师证明其看法是片面的,在学习中文的同时也会努力了解中国文化,“我要通过学习中文介绍给老师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次来夏令营也是希望能通过实地体验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和崔西娅的老师一样,黑山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陈静在学习汉语之前,只知道在黑山有中国“一带一路”项目援建的南北高速公路。“我之前没有详细了解过中国,但在上了第一堂汉语课之后,我就对中国文化有了兴趣。”为了加深对中国的了解,陈静积极参加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活动,比如中国文化讲座、中国美食节等。“我还学会了用古筝弹《青花瓷》。”陈静自豪地说。
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孔子学院总部连续举办四届特别设立的“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夏令营”,累计3500余名师生来华访问。通过参加该夏令营,营员们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希望未来能参与到中国和中东欧的交流合作中来。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19-07-26/9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