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与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代表双方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尤政表示,高校的创新更多从科学研究角度出发,企业的创新更多从问题角度出发,“相信清华大学与华为公司的深入合作能够加速科技创新突破,成为高校与民营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典范”。vvv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认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和新能源为全球的汽车技术研发人员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和竞争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研发机构已经形成自己的基础和独有的竞争优势。”
企业和大学,是科技创新的两股中坚力量。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大力实施,二者互相支撑,互相借鉴,协同创新才能更强有力地推动技术进步。
当国际一流大学与产业领军企业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6月3日,清华大学与华为公司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双方将共建联合研发平台,共同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战略合作,提升华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清华大学学科发展和成果转化,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清华大学与华为公司的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希望双方瞄准未来发展趋势,着眼于双方战略的交汇点,服务于更具长远意义的战略目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携手培育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日举行的校企合作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副主任吴华强、物理系副主任龙桂鲁、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史元春、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先后围绕未来芯片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前沿领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双方还就感兴趣的合作领域与前沿科技热点进行了交流。
“在中国,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5G正式进入商用化。这将极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华为和清华大学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我相信,车辆与运载学院也会在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教授如是说。
强强联手智能网联汽车面临发展新机遇
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应用、新能源研发速度加快、新材料被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新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思维和创新产品。
有分析认为,巨大的产业变革将使汽车文明焕然一新。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由概念转入实际应用,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全面重塑,中国汽车工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据杨殿阁分析,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所走的技术路线和国外有所不同。在国外,以谷歌为代表的自动驾驶研发是以单车智能为主。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则强调将“智慧的车”和“智慧的路”相结合,实现车路协同,这就要求车应该具备联网能力。
“车辆联网意味着必须要有可靠的通信技术做保证。目前,在所有的通信技术手段里,5G是是合适的通信技术手段。”杨殿阁认为,中国5G技术的快速推进,意味着中国的先进的通信技术在智能汽车研发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正如杨殿阁所言,5G的落地运用将为自动驾驶提供重要的解决方案。得益于5G通信低时延、高可靠、超高速、高容量的特性,车与车、人与车、车与路等物联信息将会以更完备、更冗余的形式得以传送、处理,无论是信息获取系统还是决策系统都将更清晰、更全面地描绘出运行中的智能公交系统、道路、环境设施、车辆及人员等要素的全貌。
面对全新的变革趋势,在整车制造商、产品制造商、软件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等不同角色组成的产业链上,多方有效地进行业务整合,打破壁垒,进行深层的合作与优势互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和规划。
在华为的“增量部件提供商”规划中,华为将为汽车企业提供基于MDC(移动数据中心,Mobile Data Center)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Octopus;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T-BOX及车载网络;HUAWEI HiCar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
“我们应当注意到的是,5月29日,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事业部,这是华为最顶级的部门设置,意味着华为正式进入汽车产业领域。”杨殿阁表示,华为不造车,但将为智能汽车提供包括自动驾驶技术、芯片技术、计算平台等在内的核心技术支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据杨殿阁介绍,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已久。除了与一汽、东风、长安、丰田、奔驰和日产等传统的汽车企业合作外,也与包括华为、百度、滴滴等在内的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企业成为了合作伙伴。这也意味着车辆与运载学院的重点布局将从传统汽车拓宽到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和移动出行、未来交通。
“如今,整个移动出行领域正在面临一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新四化技术变革,这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杨殿阁表示,“我们要抓住技术变革趋势,做好‘产学研用’合作,把实验室里的技术落地、应用,为产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动求变汽车人才摇篮如何回答“时代之问”
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抢占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制高点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本土人才。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何通过改变人才培养体系的适应性来激活本土人才的“一池春水”,重新定义新时代下的汽车人才,将是决定我国汽车产业前途的“胜负手”之一。
据悉,清华大学从1932年开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工作,至今已有87年的历史。1980年,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正式成立,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人才摇篮。
在汽车从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互联网领域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产业发展对汽车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面对汽车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清华大学已经率先迈开了变革步伐。
4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正式成立,简称车辆学院,英文名称School of Vehicle and Mobility,Tsinghua University,英文缩写SVM。同时撤销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建制。据悉,车辆学院将下设四个研究所,分别针对车用动力工程,汽车工程,智能出行和特种动力和车辆方向,形成“一院四所”布局。
“清华正式从汽车系升级为车辆与运载学院,这也是在中国第一个以‘Mobility’命名的院系,这代表着我们的研究方向从原来的‘车辆’本身扩展到了移动出行的新方向,想对比系升级学院名称上的变化,学术方向的拓展对学院而言才是真正宝贵和重要的。”杨殿阁如是说。
据悉,本科培养阶段,清华大学车辆学院计划采用“1+3”教学计划,实行通识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车辆学院将向交通和移动出行以及未来智能交通系统拓展。
研究生培养将继续在两个一级学科下进行,并根据未来发展需要和学校总体布局,适时拓展智慧出行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同时继续在MEM中心协调管理下招收工程管理硕士。
“作为大学,最核心的任务是人才培养。成立车辆学院,清华与华为合作,这些变化表面上是科研工作的变化,背后则是人才培养的变化。”杨殿阁表示,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将改变以机械为主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专业能力的更加适应未来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程鸿鹤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