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先生张弓
“他做汉奸犯了罪,这段历史是无法抹掉的。他应该受到惩罚。但他出狱后身无分文,实在很惨,我给他一些帮助,那也是应该的。”这段起于天津少年时代的忘年书缘之交,随着周作人北上回家后画上了句号。
辛笛在南开高中的另一位国文先生是张弓(檠铭,1899-1983)。他欣赏辛笛的作文,常加以赞扬,不仅在男中的班上朗读,还拿到南开女中朗读,所以辛笛在当时的学生中也已小有名气。女中的黄燕生到老都记得辛笛的作文常被老师推荐表扬。
辛笛把张弓老师视为自己的文学启蒙者。这位先生是江苏灌云县人,一口南方口音。1924年他在武昌师范大学国文历史部毕业,博学多才。他著有《中国修辞学》一书,1926年就由天津南开华英书局出版,是我国修辞学历史上较早的一部专著。辛笛就读南开中学时他正任教于此校。在学生的印象中,他的模样有些古怪──常穿紫绸衫,绿缎子跨裤,粉红的面孔,梳个大包头,戴着黑边眼镜,讲课时凝视着前排学生,讲到《快乐王子》等故事的得意之处,会手舞足蹈,感染着学生也兴奋起来,跟随他进入美境。他是日本留学生,喜欢厨川白村的著作。他对辛笛格外关注,课后经常介绍这位得意门生看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刘大杰译的《走向十字街头》,还有本间久雄的《西方文艺思潮论》等。这些文艺理论对辛笛文艺思想的形成很有影响。在辛笛1929年发表的《饯残春》和《梦》两文中就引用过厨川白村的观点。张弓后来从南开中学调往南开大学本部教预科。他不知道的是,在预科听他讲授国文课的学生中竟有以后成为辛笛妻子的徐文绮。
1931年9月,辛笛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自行炸毁沈阳郊外的一段铁路,却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进而占领了沈阳。全国群情激奋,华北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大学生们热血沸腾,清华、燕京的学生组织起“南下请愿团”,要求国民政府抗日。领头的学生以卧轨的方式使火车停开,让大伙儿可以不买票爬上火车,辛笛也随同学们一起去了南京。在南京他们先举行请愿游行,然后聚集在南京总统府门前或是南京中央军校,要求面见蒋介石。此时已是夜晚,学生们又渴又饿,但仍然情绪激昂,终于等到蒋介石出来接见大家。他说已派兵去了北方,问大家看到兵车没有;他肯定了学生们抗日爱国热情,并表示大家旅途劳顿,需要休歇,将安排吃饭、住宿及回程的车票云云。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