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22日处理绿营抛出的提案,建议台湾“交通部”应研拟“中华航空”(即华航)正名计划。“立法院”根据民进党党团所提出的决议案进行表决,以64张同意票通过,国民党则全员未出席表决。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民进党称,该提案起因于今年4月台湾捐口罩到欧美时,华航机身上的“China Airline”字样让部分外媒报道时以为该飞机属于大陆。为了强化台湾的国际辨识度,建议“交通部”积极研拟并提出华航国际识别的相关政策,避免华航与大陆的航空公司混淆。他们提议前期在机身上增加“TAIWAN”或是有台湾意象的设计,并与各单位研拟改英文译名或直接改名的各种可能性。22日,民进党抛出的“护照正名决议案”也获得通过,建议台湾行政部门“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护照之‘台湾、TAIWAN”辨识度提出具体做法”,确保台湾人国际旅行的便利与安全。不过根据法律规定,“立法院”通过的决议案并无法律强制效力,只能对行政部门做出监督与建议。
针对台“立法院”通过的上述决议案,台“外交部”和“总统府”22日都表示尊重。国民党“立法院”党团22日晚间发表声明称,更名属行政权范围,行政部门本就可依职权处理相关更名作业,无须由“立法院”决议通过,“显见民进党只是为政治利益之作秀手法,国民党团拒绝进场背书,不参与表决”。国民党同时表示,华航屡次因政治因素被提起更名,2007年陈水扁执政时期曾推动,因引发外界质疑而作罢,而且华航更名涉及公司商标、航权谈判、航约修订、时间带重新分配、变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代码及机身涂装等,不仅需要付出庞大成本,还可能会影响航权。
中时电子报回顾称,此前在陈水扁执政时期,岛内许多企业改名,像“中正国际机场”2006年10月改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中国造船公司”2007年更名为“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并由时任“行政院长”苏贞昌揭牌。2007年,“中国石油”将公司改名为“台湾中油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因为岛内有一家民营机油代理商叫“台湾石油有限公司”,“中油”无法改为“台湾石油”。
华航22日对改名表示“不予评论”。华航企业工会理事长刘惠宗此前直言,“改名议题是华航员工心中永远的痛”。《经济日报》称,疫情在全球持续发烧,航空业现金流即将断炊,“但改名风险则是可以不必要发生的危机,所有华航人都不愿意去承担这样的营运风险”。近2万名员工担心,万一正名让华航营运发生困难,内心的恐慌是外人所不能了解的。“意淫台独当心擦枪走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讲座教授陈一新撰文称,推动“护照”与华航正名虽是两个不同的公决案,但互为表里,并可相互支持,都是为日后要推动的“台独”铺路。这同时显示对于所谓的“护主权”,民进党向来一筹莫展,只能出此下策。但华航更名不是台湾片面可以决定的,必须获得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同意;一旦台湾提出更名申请,所有华航与全球各地区及航空公司的合约都必须重新谈判,航权、领空权能否延用、国际贷款换约也需要重新洽签,台湾权益难免受损。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7-23/13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