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环球视野 > 正文

雷达兵与大沽炮台 李玉林口述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03 22:23:09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兵成立70周年,我不禁想起了上世纪70年代初,空军雷达兵曾驻扎在大沽炮台,我曾随担任解放军天津空军医院副院长的母亲曹帼英到大沽炮台进行巡回医疗。
 
初到大沽炮台军营,看到的是一片荒芜,方圆几十里地不见人烟,仿佛有一种与世隔绝的神秘感。当时的炮台给我的印象就是一座土山,如果没有母亲介绍,根本就不知道是著名的大沽炮台。炮台顶层平台根本看不到一门铁炮,也没有箭垛(俗称城墙牙子),而且上炮台的坡道要比现在大沽炮台的坡道陡很多。当时,大沽炮台附近都是盐碱泥滩,能生长的植物,是一种蒿草,特别耐盐碱,海水涨潮时蒿草丝毫不受海水影响,远远望去,海水翻滚着波浪簇拥着蒿草不停地摇曳。退潮后,海滩上还会留下各种贝壳、海菜和小海蟹等动植物。军营与大沽炮台还有一段相当远的距离,指战员执勤上岗要走上一段时间。
 
当时,这里的雷达部队共有两个雷达观测站,分别设在两个炮台上。其中一个观测站就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大沽炮台遗址。炮台顶层平台安装了大型网状雷达天线和大型军用柴油发电机,雷达部队为了保护大沽炮台的自然地貌和应急处突需要,没有与城市电力系统联网。炮台下方中间位置是雷达方舱,是原来大沽炮台的弹药储藏室和战备物资储藏室。室内结构、布局等与原设计一模一样,丝毫没有改变,屋顶、墙壁都是土坯块夹杂着芦苇秆,由于时代久远,有的芦苇秆从墙壁内出来了,而且这里的芦苇秆要比我之前见过的粗好几倍。室内地面是夯实过的、非常坚硬的土地,有些高低不平,也有些潮湿。当时部队营房管理部门完全有条件把屋内做非常简单的处理,但出于对原建筑结构和风格的保护,仍旧保持“原汁原味”。要说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室内用桐油过漆的木头立柱,虽然古老又陈旧,却被战士们擦得锃光瓦亮。
 
当年,大沽炮台周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与军事禁区的严格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大沽炮台被人民空军雷达兵接管使用。这里曾经明令不允许建造与军事设施无关的房屋,连部队营房都不允许建造围墙或二层楼,也不允许填海造田和改变海岸线的自然风貌,严格保持接管时的原有地貌特征和建筑风格。为此,雷达兵付出了很多心血,曾常态化地对方圆几十公里的无人区进行清障,对疑似广播台站发射、气象观测台站以及大中小型工厂、公路等建设工程做了严格的限制和控制;同时,还对炮台及周边定期进行实时观测,警卫哨岗对炮台和周边区域实行昼夜24小时戒备,特别是炮台上的执勤战士,子弹必须全部上膛后才能上哨。
 
当时,我的母亲曹帼英带队到大沽炮台,除了执行巡回医疗任务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采集大沽炮台附近无污染、新鲜的贝壳和洁净的海生植物等,主要用于中草药煎制。母亲研制的肝炎Ⅰ号、肝炎Ⅱ号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深受人民空军广大空勤和地勤人员的好评,为了保障药品高质量,她无论多么繁忙,都会利用休息日亲自带队到大沽炮台采集、筛选药材。
 
如今,大沽炮台的雷达部队已经移师,这里成为展示中国近代海防历史,抵御外敌入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人民空军雷达部队的指战员们,也曾站在大沽炮台,用警惕睿智的目光,保卫着祖国神圣的领空,同时也保护了这里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6-03/13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