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环球视野 > 正文

文明与良心 吴洪森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31 21:09:10
无论是人还是事物,我们想认清其具有怎样的特色,唯有通过比较。比如,我们想知道男性具有怎样的特点,通过与同样是人类的女性作对比,马上就明了了男性的特点。
 
同理,我们想知道中国人的特点是什么,唯有与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人作比较,才能看出中国人的特别之处。那么,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如西方人的差异有哪些呢?
 
有些差异是很明显的,如使用筷子吃饭,但这类外在的差异无论收集多少,还是不能让我们明白中国人与西方人为何有这些差异。因此,我们要探究的是造成这些差异背后的更深层、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也就是精神层面的差异。
 
在中国精神文化里,占据第一层级的是什么呢?是文明。
 
这就是孔子终其一生所严守的“究夷夏之辨”或者说“重夷夏之防”。这里的夷就是蛮夷,未开化还没进入文明社会的就叫做蛮夷。夏,就是华夏,是已经开化进入文明的社会。
 
当时文明社会的标志,不仅婚丧嫁娶有礼仪规制,日常的人际交往以及个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等都有礼仪约束。
 
文明即礼仪,礼仪即文明。遵守文明礼仪,在周公和孔子看来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国文化为何形成了这样的特色呢?因为,周灭商是通过联合众多部族才得以成功的。灭商的过程就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周朝立国之后,如果走民族主义路线,势必造成天下分裂,重新陷入战乱动荡。
 
同样,面对诸多有自己信仰的部落和民族,周朝也不能强制其独尊自己原先所信奉的神。那么如何跳出民族和信仰的差异,把天下统一起来呢?文明礼仪!这就是周公制礼的奥妙所在。
 
不管你是哪个民族的,人人都得遵守礼制。唯有礼制才能把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和平友好地联结起来。所以,中国文化,从其开端,就展现出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精神。但是,这宽容不是无底线无原则的宽容,这宽容是建立在必须共同遵守一些价值的基础之上。
 
孔子深得周公精髓,因此毕其一生,他竭力主张文明与野蛮不可以互相来往,更不可以通婚。谁文明谁野蛮,不是以你属于哪个民族来划分,也不是以你信仰什么来划分,而是以你是否遵守礼仪规范来划分。
 
以文明与野蛮作为是否交往的唯一标准,以价值来规范社会,可谓是中国文化最了不起的贡献。
 
近些年来,微信里出现了以三观是否相合作为交往原则的人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以三观为交往原则的人,正在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以文明为第一原则的传统。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将文明放在首要位置,是否就是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呢?其实,中国自古以来是有信仰的,这个信仰就是对天道的信仰。天道观没有因果报应这套说法,天道观只是将信仰与人的内心连接起来,叫做天理良心。你信天理存在,你的良心就不会泯灭,你有良心,就证明你是遵从天理的人。
 
所以,中国文化一直强调人自身的良知良能。如果良心坏了,良心不值钱了,中国文化也就彻底亡了。
 
所以,何谓中国人,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两条:讲文明,讲良心。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5-31/13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