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电影开始席卷中国电影市场,喜剧色彩的现实题材、极具个性的歌舞表现形式,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在这其中,有一部印度电影,差点就因为它的中文译名被湮没在电影长河中,这就是2009年上映的《3 Idiots》,中文译名《三傻大闹宝莱坞》。
1烂俗的名字下,是一部差点被错过的好电影
01阿米尔·汗,凭该片一步跨上神坛,在印度被视为国宝级人物。
提到印度电影,想必大家印象最深的肯定是影星阿米尔·汗。拍摄《3 Idiots》时,他还没有现在的名气,而这个相当俗气的电影名字,让很多人对这电影都没抱太大的期望,以为是那种烂俗的印度喜剧片。但是,看过的人,都惊呼,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而阿米尔·汗扮演的兰彻一夜之间也成为校园偶像!
在豆瓣上,这部电影评分高达9.2分,位列史上电影排行第12名,称得上是印度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02电影以寻找兰彻为主线,用两条脉路以插叙方式回忆了兰彻的求学生涯,以及与法涵、莱俱这个三人组在大学期间的精彩故事。
一条脉路是兰彻的学习之路。在印度最好的学校,兰彻乐观积极,主张跟随本心、独立思考,他看不惯书呆子查尔图的学习方式,跟院长作教育体制的斗争,也经常被老师撵出课堂,而他却总能考第一;而其中又穿插了兰彻的身世之谜。
另一条脉路是三个傻瓜的友谊之路。从初识时的愉快,到院长把法涵和莱俱成绩倒数归咎于兰彻,而迫于家庭压力三人友谊的离崩,再到兰彻以真心的帮助重塑友谊,三人最终消弭隔阂,情比金坚。
03欢笑与泪水、反思与讽刺的背后,发现自己并不是兰彻,理想也没有敌过现实。
巧妙的叙事结构,不显浮夸的戏剧冲突,恰到好处的歌舞,让观众跟着故事又笑又哭。而三个傻子的友情、校园追逐的梦想、对学习态度的反思,对教育体系的讽刺,让观众在捧腹之余,有了更多的思考。
很多人在毕业工作后,在遭遇挫折时,甚至在平时,还时时重刷这部影片,我想不只为了那份喜剧的轻松,而更想借由此去追寻自己的内心,给自己脆弱的心灵以慰藉,给自己迷惘的大脑以思考,像极了《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
不得不提的是,之前看这个电影,脑子里泾渭分明,经常把自己幻想成兰彻,有过人的才智,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可以启迪身边的朋友,甚至有着对抗体制的能力和勇气,然后水到渠成地优秀,理所当然地成功。
当然,也就瞧不上那个死记硬背、自卑自负、还有点小狡诈的书呆子查尔图,瞧不上懦弱平凡的法涵、莱俱,瞧不上刻板而又僵化的院长。
最终兰彻收获友情、爱情、师生情,甚至对手的敬佩,理想战胜现实的大圆满结局,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
而今,一遍又一遍地看这部电影,却发现理想最终也没有敌过现实,而兰彻只不过是我们的一场梦,查尔图甚至都离我们有些遥远,法涵和莱俱才是现实中的那个自己。
2看上去是理想的胜利,但终归加了美颜滤镜
01影片中什么是现实?法涵和莱俱的迷惘、懦弱,查尔图的刻苦、自尊与自卑,院长的蛮横、教条,应试教育的不合理,这些都是现实。
而现实的反面就是兰彻。他以热爱对抗应试教育,以独立思考对抗教条学习,警醒着老师和同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教人学习和做人,而不是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
看上去,兰彻似乎做到了。
他启发朋友,跟随本心,追求卓越,最终法涵去跟家人坦诚,选择去热带雨林见习摄影而不是谋求一份不喜欢的工作。
莱俱摘掉了祈福用的戒指,敢于面对高薪职位不卑不亢,人格重新站了起来。
院长也被感化,再也不把医生和工程师这两个职业作为孩子的第一选择,并在最后把那支象征卓越的太空笔送给了兰彻。
曾经的对手查尔图,虽然成为公司高管,却也不得不“臣服”于兰彻这个拥有400余项专利的顶级科学家。
02看上去很美的胜利,来得却不够真实。
首先,兰彻的设定太过完美。
天性乐观,不拘于规则;有着浓烈的工程学兴趣与天赋;面对外界非议有着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非常人能有,而一个普通人,几乎是不敢用自己的未来做赌注去反抗权威,或者不顾一切追求遥不可及的理想的。
其次,电影创造了各种机会,使得这份理想存活。
最重要的那个机会就是那个暴雨的夜晚,兰彻组织学生对院长女儿的接生,收获了一份圆满。如果不是那场大雨,三人被退学,恐怕又是另外一个结局:兰彻大概率可以凭借着兴趣和天赋闯出一片天地,而法涵和莱俱恐怕就很难有体面的日子,更别说还要背负身后的家庭。
另外,便是影片中那一笔带过的十年。
十年,查尔图成为公司高管,取得现实意义上的成功;法涵和莱俱也小有所成,而兰彻却成了拥有400余项专利的顶级科学家。这空白的十年,兰彻如何坚持理想,查尔图和法涵、莱俱又如何努力打拼,影片未表。
不过看完电影的结局,深思之下,心中的悲凉慢慢升起,原来逆袭的权利从来不属于普通人。
03影片将近结尾时,一直对兰彻深恶痛绝的院长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
这个情节,对立取得和解,看似是院长对兰彻的委婉认可,可细想之下,是现实对理想的忠告。是的,兰彻也无法改变现实,他最终能改变的也只有身边的朋友,应试教育和教条主义的现实仍大行其道。
影片最后的那所学校,美好的外衣下,更可以理解为是理想被驱逐到了现实边缘,而兰彻也仅能够在这大山一角为自己圈起一块理想自留地。
如此完美卓越的兰彻都无法突破现实的桎梏,达成真正意义的胜利,不由让人沮丧。
3现实中的我们不是兰彻,甚至不是查尔图,反而在法涵和莱俱身上有着太多我们的影子
好的作品就是走在路上的镜子,让人们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司汤达
01兰彻是那朵空中灵动的云,是那只驻足在金字塔尖的雄鹰。
这只雄鹰,头脑聪明,纯粹理想,乐观豁达,思维活跃,与众不同,好像所有的褒义词放在他身上都不为过。
而这只雄鹰,在影片中,一直戏弄着查尔图这只蜗牛。为了朋友,多番捉弄,最终逼的查尔图立下十年赌约。之前看查尔图被戏弄,觉得“追求卓越”的人就该得第一,“死记硬背”的人就不该有好结果。
如今再看,却多了一些悲凉,查尔图何错之有!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兰彻一样觉醒,去对抗体系。
终究,这只雄鹰不是你我,顶多是我们梦里的一个幻象,一个理想。
02瞧不起的查尔图,恐怕是你身边触不可及的大树。
服从规则,苦学勤奋,努力要成为人中龙凤,这就是古代八股体制下的天下士子呀;有小心思、小狡诈、小谄媚,从而让这个形象立体丰满,与普罗大众也有了情感上的关联。
面对无法打破的应试教育的桎梏,又无崧生岳降的天赋异能,苦学死学不失为攀爬社会金字塔的好办法。
而查尔图就在这世俗标准之下,选择用自己的苦学苦读,默默坚持,像蜗牛一样,几乎爬到了金字塔的塔尖。当然,抬头看去,令人沮丧,在塔尖上站立的是一只雄鹰——兰彻。
03于大多数人,在法涵和莱俱身上可以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影子。
法涵,出生的第一天就被戳上了工程师的印记,严厉的父亲,束缚的家教,喜爱摄影,却只能雪藏自己的爱好,努力学习工程学,一心追求别人眼里的成功,希望可以光耀门楣。
而莱俱,他的家就像黑白电影,瘫痪的父亲,绝望的母亲,嫁不出的姐姐,而自己是可能的一丝彩色,肩上扛着家庭重担,默默承受,热爱工程,刻苦努力,无奈天赋有限,成绩一直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是的,这两个“傻瓜”才是这部电影里面最真实的人物。他们受制于家庭,承家族希望,坚守自己,希望藉由自己的努力,在毕业后求得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代价往往便是,不敢面对本心,不敢违逆父母,随波逐流。
“你这么害怕明天,怎么能过好今天?又怎么能专注于学业?两个怪兄弟,一个害怕,一个虚伪……”水塔下兰彻对法涵和莱俱的这番对话,说的不就是现实中的你我吗?
越看这部电影,越发现,法涵和莱俱的个性、经历和家庭,身上承载着太多我们的影子,我们这些平凡人的影子。
4平凡如斯的你我,如何在现实中自处?答案是不仅要为兰彻和他的自留地寻求一处庇佑,更要相信苦学的力量
01寻找属于你的兰彻。
是什么让法涵和莱俱脱胎换骨?是友情,是兰彻,更不如说是榜样的力量。
兰彻出现之前,教育像极了马戏团的训练把戏,学习也只是为了成绩,而更可怕的是所有人都视为理所应当,包括院长、他的朋友、他的同学。而兰彻的出现,对他们的认知进行了颠覆,原来生活还可以这个样子,言传身教之下,法涵与父亲和解重拾摄影,莱俱克服恐惧赢得工作。
而为什么查尔图却一如既往,拥抱着老观念不放?除了现实的成分,我想有一点就是他的心里从来也没有容下兰彻,而是把兰彻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甚至,自十年赌约的那一刻起,查尔图的世界里就只有打败兰彻,赢回尊严,这反而堵塞了自己的进阶之路。
要让“兰彻”真正地走进你心里,让他给予你与众不同的启迪。“朋友难过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虽是朋友之间的一个注脚,但还是要对身边的“兰彻”放下焦虑,拥抱他,而不因兰彻的存在妄自菲薄。
02尽管理想有时太过虚幻,但还是要在心中留一片“兰彻”自留地。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一片自留地,当然,你也可以去寻求别的理想。
我想说的是,理想之地的存在,可以让我们迷惘的时候有一盏指路明灯,不至于忘了我们要去哪;也可以让我们脆弱的心灵有所慰藉,不至于过刚易折。
我们看不惯院长的刻板僵化,但他也有自己的理想,让我们肃然起敬,那就是对工程学院荣耀和品质的捍卫:自己的儿子考了三年工程学院结果都被拒掉,这是在捍卫公平;工程学院在其执掌期间的排名从第28名上升到第1,这是在赢取荣耀。
理想不是总有对错,也从来不是靠实现才赋予意义,更多的时候,寻找理想、坚持理想的过程就足以让你我受益颇丰。
03没错,生活就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
“它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这是院长的教育格言,也是现实。只靠自我安慰和乐观心态,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
网络上许多人都把日本1989年以后出生的人叫做“平成废物“,平成时代也被称作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是什么造就了一代“平成废物”?是不加管束的教育。
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公布成绩,不对学生进行排名,是不是很熟悉?没错,现下我们极力推行的素质教育。日本的后果就是一代人的享乐主义,低欲望低追求,尝到这个恶果的日本已经警醒,要从宽松教育的泥淖里挣扎出来。
而苦学就是必由之路。影片中不管是莱俱在家庭重压下的责任使然,还是查尔图受一心出人头地的驱动,他们的努力与刻苦、拼搏与汗水,才是照亮了理想裂缝下现实的那一缕阳光。
如果没有天纵之才,又无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即便填鸭式教育不可取,依然要相信苦学的力量,哪怕是凭着死记硬背,也要在现实的这条独木桥上拼抢到一席之地。
5结语
《3 Idiots》带给我们不只欢笑和泪水,友情与爱情,还有对学习方式的反思,对应试教育的嘲讽。但透过这些,理想和现实也在影片中交织、较量,最终以理想形式上的胜利告终,但隐匿在理想背后的现实更值得玩味。
理想当然很美好,但不要以为每个人都能轻松实现它。欣慰于理想的同时,还是要低头看看脚下的泥泞,就像查尔图那样,要赶路,而不是忙着做梦。不要着急成功来得太慢,或许是努力得还不够狠。勇敢地去迎接挑战,一切才可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