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底来了。这是市场对金融委会议最直接的解读。444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2022年开年以来,在海外疫情不断,国内病例散发;地缘冲突升级,能源及商品价格大幅飙升;发达经济体政策转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等“内忧外患”多重影响之下,我国经济发展压力变大,市场情绪持续低迷。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的稳增长精神内核。
关于普通人的房子和票子:更加务实的宏观举措
2021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2年3月的两会和金融委会议,背后都有一条异常鲜明的主线——稳增长。三者不同点在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于政策纠偏,定调稳增长;今年两会进一步明确稳增长标尺,稳增长图景明朗;而此次金融委会议,延续稳增长主基调同时,给出更加务实而强烈的政策信号。
“更加务实而强烈的政策信号”直接传递给市场的莫过于信心提振。3月17日,截至收盘,沪指涨1.4%报3215.04点,深成指涨2.41%报12289.97点,创业板指涨2.87%报2710.73点;两市合计成交12754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53.65亿元。一改连日的颓势。
素材来源:网络,IESC收集整理
对普通人来说,了解并读懂本次金融委会议所强调的几大点,将有助于厘清在当下这个“艰难”时期的投资思路。
针对市场最为关心的几大热点问题,金融委给出了明确的表态:
1.宏观经济: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白话翻译: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有助于产业升级转型,夯实新时期发展基础的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会变。)
2.房地产: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地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白话翻译:房地产行业事关千万家庭与就业,监管和市场联动之下的风险处置,绝不是“打压”;但同时,“房住不炒”是底线。)
3.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白话翻译: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的优质企业肯定是自己第一个支持。)
4.平台经济治理: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针完善既定方案,坚持稳中求进,通过规范、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白话翻译:不允许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许背道而驰,该大力发展的绝对支持,该积极整治的也绝不手软。)
5.香港金融市场: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机构要加强沟通协作。(白话翻译:港股、A股,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值得关注与投资。)
在金融委会议之后,一行两会、财政部、外汇局等各部委都纷纷表态,对普通人最关心的房子与票子,给出了“稳定”发展基调下的后市发展方向:防范系统风险的同时,中国经济韧性很强,未来各方面稳增长的政策将持续发力,新基建、新消费、高端制造等都将为经济释放增长的新动能;而房地产作为传统国民经济行业,会继续蜕变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业态。
关于普通人的投资:增加权益产品配置
本次金融委会议,除了回应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还特别强调了“欢迎长期机构投资者增加持股比例”。
很明显,在投资端,监管层依旧贯彻并鼓励长期资金入市,发挥资本市场“压舱石”作用。IESC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长期资金规模较大但入市比例较低,远低于监管规定的投资上限,以保险资金为例,中国保险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行业涉及投资资产总计201,286亿元,其中权益投资比例仅为23%(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其他权益),距离40%的上限还有17%的比例,即仅保险资金未来的潜在入市资金规模就超过3万亿元。
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结构
素材来源:网络,IESC收集整理
对此,在3月16日的金融委会议后,银保监会提出了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开展真正的专业投资、价值投资,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中坚力量;要加大权益类资管产品发行力度,支持理财公司提高权益类产品比重等措施。
其中,对理财机构而言的“提高权益产品比重”也是对普通人投资最为有用的投资“点拨”:资管新规后的净值化时代,无论是对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权益类产品将逐步取代原本传统非标和固收,成为资产配置首选。
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Wind,IESC收集整理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单单就银行理财产品而言,余额已达29万亿元,存续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各类资管产品首位;此外,银行理财产品资产净值化转型趋势明显,标准化债券类占总投资资产的68.39%。
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外部因素影响,近期净值化理财产品跌破净值的不在少数,公募基金也受到了停发与大额赎回的“困境”,但和很多行业一样,在近三年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后,在净值化转型趋势的快速扩张期之后,权益类产品也迎来了调整期、整固期。
数据来源:Wind、朝阳永续,IESC收集整理
即便如此,普通投资者依旧可以从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产品的变化中去感受三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投资者改变以往对投资理财“保本、刚兑”的观念,任何投资都有风险,投资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因此,一定程度上越是专业的机构,获得正向收益的概率就会相对越高;其次,标准化类固收产品的平均期限被大幅拉长,以银行理财为例,从2019年底的186天到2021年底的481天,未来封闭式银行理财或将成为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最后,在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固收+”等净值化产品中,债券的比例上升,在资管新规后,信用债占比上升尤为明显。
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有望与产业升级、居民财富形成投融资的良性正向循环。我们不妨沿着“十四五规划”按图索骥,科技、安全、绿色、升级等都是未来的核心关键词。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未来势必会在半导体国产替代、高端制造、新消费、现代军事工业、城镇化、养老等赛道孕育出超预期机会。因此,时代才是最大的α,同样,考验投资者认知差异的时代才刚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