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安街,是一座活着的“建筑博物馆”,这里每个建筑都有它自己的时代印记和历史主题。作为建国初期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的军事博物馆,同时被评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典工程,见证了过去的岁月,也昭示着如今这个时代的辉煌。
很荣幸,我所就职的通用技术新兴建设,就是参与军事博物馆的建设者。透过老一辈的讲述和亲身的经历,对于军事博物馆这座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我和我的家人内心充满了自豪与骄傲。
军事博物馆,兴建于1958年10月,1959年7月建成,整个博物馆的建筑面积有6万多平方米,从破土动工到竣工只用了9个多月。即便是现在的人力物力和先进技术,军博这样的建设速度也是空前迅速、史无前例的,而创造这个施工奇迹的主力之一,就是如今中国新兴建设的前身:中央军委直属工程公司。
听老一辈提到,军博的建设之初,施工条件特别艰苦,材料供不上、缺乏大型机械设备,更没有先进的施工经验和工艺做法,基本就靠人拉肩扛。军博大楼顶上的军徽是镏金边,金麦穗和红五星是用彩色玻璃装成的,不分日夜,它的光彩都可以吸引行人。然而,军徽直径6米、重达8吨,离地80多米,安装起来可费了大劲。当时工地最大的起重机也无能为力,怎样把军徽装上去呢?有人提出用直升机,可是又对这种施工方法毫无经验。为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多次开研讨会,最终决定采取分段吊装的办法,就是把军徽的铁架分五块,由两台卷扬机接力,吊到顶上去,200多块玻璃和496盏灯泡事后再装。施工期间,高空常刮大风,工人们风来就停,风停就干。经过1个月的苦战,军徽用这种办法顺利安好了。
如今在新兴建设的展厅里展示了1959年北京日报头版头条报道的军事博物馆竣工的新闻,当中提到了“军直公司两千多名职工的辛勤劳动”“军直公司”就是当时我们企业的前身,文章对建设者充分发扬军队英勇战斗、志如钢铁的优良传统进行了宣传报道。
军事博物馆,是我们承建的众多优质工程的缩影。小时候,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军事博物馆里度过,作为一名工程兵的女儿,我们家与军事博物馆缘份已经延续了40多年。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翻阅军事博物馆的历史,正是百年党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写照。它不仅是一个军事地标,而且犹如一部立体史书,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记录着中国铿锵前行的足迹,见证“军事”的力量与中国奇迹。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