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对史学研究的方式、方法造成了巨大冲击。数据库的出现与普及更是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诸如四库全书、历代笔记、朱批奏折、近代报刊、内阁档案,等等一系列文献数据库如雨后春笋般纷涌而出。新一代的历史学者赶上了技术革命带来的原始红利。只需动动鼠标,登录界面,单击右键,就可以根据输入的关键词轻而易举地找到上千条相关史料。以数据检索为基础的“E考据”正越来越多地受到青年历史研究者的喜爱,老一代史学研究者埋首书案、皓首穷经的史料搜集法正在走向日暮黄昏。
信息时代对历史学科的冲击不仅于此,它更深刻地改变了历史学的发展趋势。在过去,史学作为一个专业研究领域,主要供同行之间讨论点评,是一个边界相对严格的“小圈子”。这个圈子对文献档案拥有近乎绝对的掌控权,并将其居为奇货,并不情愿对圈外人士分享开放。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量原先圈外人难得一见的文献档案得以开放,任何感兴趣的公众都能自由运用这些资料进行研究。传统史学对史料的垄断被打破了,各式各样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平台,也要求高居象牙塔里的历史学者走出塔外,面对公众发表自己的观点。历史写作不再是同行之间小圈子里的讨论点评,而是成为天下之公器,人人皆可加以议论指摘。史学越来越由一个学院里的专业学科迈向一个面对大众的公共事业。
当下的历史写作,当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强大的数据库在给予研究者以搜集史料的便捷同时,是否也培养出研究者过度依赖技术的惰性,从而消磨了传统史学中穷经尽牍的刻苦精神?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呼唤,历史学者是固守学院畛域之别,还是勇敢面对公共舆论的挑战?
本篇对青年历史学者仇鹿鸣的专访,将对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以一位受过传统史学训练、又享受信息技术红利的亲历者身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020年9月19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新史记:青年历史学者与他们的历史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