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沉默是金。似乎越沉默的人,在外人看来,都是有内涵的人。所以,有许多人认为保持沉默是一种好的习惯。WWW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不过凡事不是绝对,不是说所有的沉默就都是金。我不喜欢喋喋不休的人,但同样也不喜欢沉默过度的人。也许,懂得在适当的时间沉默,又懂得在必要的时候发声的人更是智慧的。
过于沉默的人,凡事都放在“肚子里”,不喜欢说出来分享,即使有难受的委屈,也只是自己默默承受。
其实,这样的沉默真的不是金。虽然说,时间可以证明一切。你受了委屈,不说不闹,时间长了,就会真相大白。
这确实是一种手段。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时间会是最好的真相。但人生苦短,又能有多少时间让自己等待?如果在必要的时候不能为自己申辩,而继续保持沉默,那无疑就是一种默认。
那么,什么是必要的时候?当你受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当你受到“陷害”的时候,当你在一切需要用声音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时候。
人的身体为什么会天生有发声的功能?为什么嘴巴的功能说话会和吃饭一样重要?因为,语言表达是一种自身的需求,它既然可以表达自己的需要,又能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自己。
还记得《三国》中孔明哭周瑜的那一幕么?周瑜被孔明活活气死,这是事实。而这气,是因为周瑜觉得自己不如孔明,心中忧郁,加上原来的箭伤,这才吐血而亡。
而孔明心中也明白周瑜去世的原因。在江东祭奠周瑜的时候,周瑜的部下纷纷责难,要杀了孔明,为周瑜报仇。
试想一下,如果在这样的时刻,孔明还继续保持沉默,他还有机会活着离开江东么?如果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孔明也没有命等那么久,何况,这真相本来就是真的。
所以,你看孔明的那一场哭戏,他声泪俱下,情真意切,陈述自己对周瑜有多么敬仰,为他这样年轻就去世而哀痛,活生生把周瑜的死转化成急症而亡。
正因为这样,孔明才得以安全离开江东。如果他在祭奠现场,不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而是保持沉默,那么那个现场,也会是孔明的葬身之地。
还有一个例子更有意思。有两个人,是公司账务部的同事,也是上下级。一个大吴,一个小张。大吴是小张的小领导。而小张,在公司里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闷葫芦。
当初大吴招小张进来的时候,就是看中他的性格,因为做账务的,不多言语是一个好事。
但是有一天,大吴被公司的高层叫走了,原因是发现账务有问题。小张作为财务人员,自然也免不了要被追究。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出事之后,大吴把所有的责任全推到了小张的身上,只承认自己疏于监管的责任。
那一天,连总公司的账务总监都来了,一共十几个人组成的审核团来调查这件事。小张一如平时那样保持沉默。大吴脸上有得意的神色,因为他知道小张的性格,知道小张再生气,也不会为自己辩驳半句。
但没想到,在面对那么多领导的质问,小张开口了,并且条理清晰,证据充足。他陈述了自己从头到尾做的事情,每一件,每一笔的数目都清楚记账。他呈出了自己做的小本子,那是他所经手的每一笔款,条目清楚。另外,他还给出几段录音,那是大吴授权他做数的过程。
大吴简直惊呆了!他没有想到,平时一句都说不全的小张,此刻像变了一个人那样侃侃而谈。看他的样子,你怎么可能和“沉默”联系上!
最后,小张走过大吴的身边,对他说了一句:“你别忘了,我不是哑巴,我只是不想说而已,并不是不会说!”
大吴自然是得到他应有的惩罚。只是小张,却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我想,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懂得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为自己发声。如果在这样的场合,他还保持沉默,那无疑就是承认了大吴对他的栽赃。那样的结局,谁都能想出来是什么样的。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是知道该怎样保持沉默,又知道该怎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