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LLL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这个周末,341万人考研大军将走进考场,迎战人生又一场大考。而这个数字意味着,2020年逐鹿考研“战场”的考生人数比去年再增51万人。
12月18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考研权威数据,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引人瞩目。中国教育在线随即发布了《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什么考研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考生报名呈现哪些新态势?考生结构有哪些特点?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奋斗者的梦想,走近考研人群,记者力图勾勒一幅鲜活的考研图鉴。
12月17日,在河北省邯郸市的河北工程大学,考研学生在自习室复习。
1 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
●考生说
考研已是一种流行趋势
考生:王泉
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
考研已经是一种流行趋势,宿舍中的四个人都考研,周边的同学也有六、七成报了名。不管准备充分与否,大家都愿意尝试。我四年的本科学习不够扎实,期望在更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里继续深造。争取在能力和简历上,能比别人更高一筹。
●报告数说
哲学、文学、军事学招生人数下降,其他学科上涨
弃考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及高校超过10%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290万人,增幅达21.85%。继2019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
2015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长是考研群体增加的重要推手。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74万人,较上一年增加40万人。而事实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近20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近10年来,各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与10年前相比,哲学、文学、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他学科则有不同程度的上涨。2008年至2018年,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其次则是管理学,所占比例在2018年上升至16.01%。
从变化趋势来看,工学、医学、艺术学招生人数占比变化不大。占比下降的有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占比从2008年的3.83%增至2018年的7.65%,增加了近一倍。农学、管理学招生人数占比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考研人数持续增长的同时,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弃考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2019年,辽宁省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同年,深圳大学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000人,弃考率达到12%。
12月11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图书馆走廊、过道,考研学生在看书复习。
在硕士研究生报考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不少地区及高校考研弃考率超过10%以上,这一现象说明,一些报考者只是把考研作为选项之一,当找到合适的工作或没有准备好时,便会选择放弃考研。此外在职备考的考生也容易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放弃考试。
2经济转型期,自我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诉求越来越强
●考生说
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
考生:刘达庆
目标院校及专业:厦门大学电子信息工程
我考研主要为了找个好工作,为了将来赢得更大主动权。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本科毕业生工资低提升慢。一些岗位还有明确的研究生学历要求,即便是写着“本科及以上学历”,很多同学的简历很快就被淘汰,只留下了研究生学历的求职者。我对本科毕业马上就业,没有底气。报考厦门大学是想实现我的名校情结。
●报告数说
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帮助很大
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
考研热不断升温,多种因素促使考生报考。选择考研的主要动机之一是提高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个主要动机则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这两项相较以往调查比例有所提升,可见很多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更加强烈。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考研为第三动机。
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考生对自我提升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亦成为考生读研的重要因素。
报告显示,将近六成的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将对就业有很大帮助。两成考生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生学历对就业有一些帮助,但作用不大。另外有两成考生认为视专业而定。
同时,研究生报名热度较高,考研人数激增,与我国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当前,经济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考生对于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3追求“热门专业”,社科类热度增加但就业不及预期
●考生说
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
考生:管嫣然
目标院校及专业: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
近几年,互联网、新媒体领域的发展非常快。我在实习过程中,深入接触了这个行业。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我的创意。我的职业规划是想从事广告或者新媒体领域的工作。我想,追逐潮流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普遍心态吧。
●报告数说
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
社科类分数线上涨,但就业前景不好
“双一流”启动后,高校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研究生群体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招生培养规模显著增长。
但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使得社科类专业的报考人数远多于工科类专业。报告显示,在高校的报考热门专业中,社科类专业常常占据众多席位,而工科类专业寥寥无几。
2019年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最多的专业中,工商管理专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其后依次是金融、法律(非法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而在这前十专业中,理工科类专业仅有两个,即计算机技术和化学专业,其余8个专业皆为社科类专业。
2019年,暨南大学报考热度最高的前十专业中,金融专业的报名人数最多,达到1290人。新闻与传播、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会计等专业仍然榜上有名。只有计算机技术是工科类专业。
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持续增长而招生计划增长稳定,使得分数线整体呈上涨趋势,相比之下工科类专业的分数线有所下降。
报告显示,高校专业的报考上明显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现象。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社科类专业报考人数增长,报名录取比例也随之拉高,体现了考生报考专业的较强趋同性,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
从近年来研究生报名的热门专业可以看出,考生在选择读研时更青睐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工商管理等社科类专业,而工科类专业报名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报录比差异明显。但从本科及研究生就业情况看,社科类专业无论从就业率、薪资待遇方面,表现均不如工科类。显然社会需求量更大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这也提醒高考考生,虽然文科学习难度低,相对容易获得高分,但目前的就业前景不尽如人意。
4报考比例达57%,专业硕士受追捧
●考生说
专硕性价比高
考生:刘易同
目标院校及专业:南京理工大学金融学专硕
金融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薪资待遇较高,更考验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术型硕士偏向于学术理论研究,可能不适合我。我报考金融学专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了专硕培养注重应用型人才,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也小很多,性价比相对较高。
●报告数说
工程专业学位占比最高
考生看重其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
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10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
2009年专业硕士占比仅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比例持续增加。
报告显示,参考往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此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工程技术人才,服务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调查显示,选择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比例达到57%。考生倾向选择专业学位硕士的主要原因是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就业,第二原因是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
5报录比达4:1,20年来最高
●考生说
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
考生:王星
目标院校及专业:北大考古系文博专业
父母对我考研计划非常在意。此前,他们主张我拿到一个研究生学位即可,建议选择难度不大的学校。但是,我是为了提高学习能力和见识,不是为了“注水”的研究生学历。即便是考研失败,我也会从事文博专业方面的工作。最后,我说服了他们,坚持报考北京大学。
●报告数说
过半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贬值
延期毕业率持续增长,“严进严出”渐成大势
虽然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但增幅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这导致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增至290万人,报录比为3.6:1,较2018年明显提升。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再次上涨,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
而在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研究生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2003年预计当年研究生毕业生数为13.1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11.1万人,近15%的人未能按期毕业。到2018年,研究生预计毕业生数为77.3万人,实际毕业生数为60.4万人,超两成延期毕业。
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延毕率持续增长,足见研究生毕业标准愈加严格,而其中博士研究生延期问题不容忽视。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基于现状,研究生分流的有效推行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今年以来,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清退。
而在“严进严出”渐成大势的背景下,对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仍存争议。调查显示,近六成考生认为研究生学历较之前有所贬值。考生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研究生招生规模过大,研究生数量大幅增多;其次是“注水文凭”层出不穷;第三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质量要求不严格。
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任重道远,考研热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质量成为招生单位必须面对的长久课题。
(本报记者陈鹏本文所涉及考生均为化名)
链接
女性考生比例上升
近年来,我国在读研究生中的女性占比明显呈上升趋势。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50%;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中女性占比首次超过40%。据了解,2005年到2014年,美国注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保持在58%以上,基本保持稳定。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女性比例差距在逐渐缩小。
“双一流”高校推免竞争激烈
推荐免试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的一种招生模式,成为“双一流”高校重要招生途径之一,推免生人数不断上涨,但占比总体都在教育部要求的50%之内。
“双一流”高校推免生比例远高于非“双一流”,推免竞争激烈,同时名校推免生源多数来自“双一流”。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质量普遍高于统考生,超过半数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与统考生的质量差异明显。
“大体量”招生院校
2020年,42.5万考生报考北京市硕士招生单位,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1%,在全国考研报名人数中约占12.5%。其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7个在京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人。
非全日制生源不足
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非全日制生源不足是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近两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日制等现象。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认为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