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1月26日电(记者龙敏)在福州市中心城区,全长仅约710米的中山路,集中了唐代马球场遗址、欧冶池遗址、福州贡院、林则徐出生地、近代海军元老萨镇冰晚年居住场所等许多文物古迹。经过改造,这条古街不久前重新开街,让唐代马球场遗址重见天日。sss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改造后的中山路,成为福州冶山历史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是福建省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活态传承的一个缩影。
在26日于福州举行的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春美表示,福建自2017年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来,加大保护投入,推动活态传承,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目前,福建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6个,中国传统村落494个。
近年来,福建以“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双轮驱动模式,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传承。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仅近5年来,福建全省累计投入保护发展资金430亿元(人民币,下同)。
同时,福建坚持规划先行,加强规划管控,已初步建立了四级保护名录,编制完成了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专项保护规划,有序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朱子文化、海洋文化、船政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福建各地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内涵,结合明年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等工作,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风貌和市民活动节庆,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恢复城市活力、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名片。
近台优势也是福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活态传承的一大优势。福建已引导1000多名青年建筑师成立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开展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行动,开展“陪伴式”服务。福建也支持和鼓励台湾建筑师、文化创意团队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乡村建设项目。
但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活态传承仍面临难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现,一些地方未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保护工作缺乏足够耐心和历史责任感,在观念上片面地把“破旧”视为“立新”,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规划、轻落实、重数量、轻质量、重建筑、轻人文的现象;甚至,在城乡建设中历史建筑被拆除现象仍然存在。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乡愁记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雷春美表示,福建要大力推进新时代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加大探索创新,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完)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19-11-26/109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