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近日,中新社记者走访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北部小城杭锦旗。这座小城中,诸多非遗传承人通过坚守纳新,让古老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牧仁:助推“古如歌”走向世界
“古如歌”集中体现了蒙元时期蒙古宫廷礼仪音乐的独特风貌,堪称蒙古音乐的“活化石”,目前仅在杭锦旗一带保有传承。
“80后”传承人牧仁现任杭锦旗古如歌研究协会会长。据其介绍,近年来,为传承保护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包括杭锦旗旗委、政府、相关协会等各方做了很多工作。
通过抢救性录制发行《杭锦古如歌》DVD、出版发行《杭锦古如歌》蒙、汉文书籍,开展专题学术研讨、组织各类专题比赛、建立民俗博物馆等,“古如歌”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今年6月,“古如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加在蒙古国举行的亚洲首届民俗锦标赛并荣获二等奖,还将于近期赴保加利亚参加世界民俗锦标赛。
牧仁告诉记者,杭锦旗古如歌研究协会目前在杭锦旗建有12个传承基地,吸纳会员1000余名。“以前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唱,现在阶梯式传承体系已经形成,不会再断代了。”他说,会继续努力,推动“古如歌”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力格尔:关注珠拉格乃日(马奶节)后生力量培养
珠拉格乃日(马奶节)是蒙古族传统节日,其历史可追溯到400多年前。族人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祈求长生天风调雨顺,水草丰美,奶食丰收;泼洒鲜奶祭祀敖包,来客品尝鲜奶共享丰收喜悦;同时举行好汉三技赛(赛马、摔跤、射箭)。
德力格尔是珠拉格乃日(马奶节)省区级传承人,现任内蒙古马协理事。他从2004年起深入牧区拜访老艺人,采访专家学者,收集整理了流传在民间的传统珠拉格文化精髓,并结合自己的亲缘式传承知识和专家教授论述,撰写出《珠拉格乃日(马奶节)的祭祀、传承与保护实施方案》。
据德力格尔介绍,目前,举办珠拉格乃日(马奶节)是传承这一非遗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
他表示,通过举办相关节庆活动,不仅使文化得以传承保护,还带动了地区马业发展体系,形成了酸马奶、马奶酒、马具等特色产业。
每年,珠拉格乃日(马奶节)都举办有2到3次培训班,受众达1.2万人(次)。
现今,德力格尔已收徒20人。“近几年国家很重视对非遗文化、民族风俗的传承保护,内蒙古青年一代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他告诉记者,“加强培养年轻人是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基础和后生动力。”
苏雅拉图:为鄂尔多斯马鞍制作注入现代审美
马具制作技术伴随着“马背民族”的历史一路走来。其中,蒙古族马鞍制作技艺集木工工艺、金属工艺、刺绣工艺及皮件编织等独特工艺于一身,兼具观赏和实用价值。
苏雅拉图是鄂尔多斯马鞍制作传统技艺传承人。他从七八岁起就开始跟父亲学习手工制作。
“马鞍制作技艺复杂,对选材、尺寸、造型、力度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苏雅拉图说,因为是纯手工制作,还要耐得住性子,“制作一个马鞍大概需要15到20天。”
现在使用马鞍的人越来越少。“不过,有些人若喜欢,会买来放在家里做装饰。”
为传承保护这一传统技艺,拥有自己小作坊的苏雅拉图往往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借用现代审美元素设计马鞍图案,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如今,苏雅拉图身边多了两个学徒,“他们在马鞍图案雕刻方面做得很好。”他说。(完)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7-23/9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