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着力创建平安城乡,居民幸福感增强,乡贤信心回归LLL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重点产业园项目逾七成为乡贤投资
汕尾陆丰博社村打造百米禁毒宣传长廊,普及禁毒知识,提升大家的禁毒意识。
南方日报记者梁文祥摄
禁毒题材电视剧《破冰行动》的热播,让汕尾陆丰博社村再度引发关注。作为剧中制毒村“塔寨”的原型,博社村今如何?日前,“老区苏区行·汕尾”主题采访团实地探访发现,进村的道路两旁如今是连片郁郁葱葱的果林,杂草丛生的后山被新修建的法制公园取代。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百米禁毒宣传长廊等元素,则在时刻提醒人们远离毒品才能有美好生活。
陆丰市禁毒重点整治地区的“毒帽”摘了,如今正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区;碣石镇旧服装仓库拆了,困扰多年的“洋垃圾”问题得以解决。老区汕尾着力创建平安城乡,创新社会治理,让城市形象明显提升,营商环境得到优化,促进了乡贤信心回归。
●南方日报记者卞德龙南小渭陈欣欣
“毒霾”远去,村民共建新家园
“现在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村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心情愉悦了,愿意一起共同努力建设好家乡。”村民蔡吼的话,道出了如今博社村许多村民的感受。
博社村曾因“制毒”广受关注。2013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公安部门调集数千名警力,对博社村展开了大规模的剿毒行动,现场缴获冰毒近3吨。
雷霆扫毒行动后,博社村开始重回正轨。村党支部书记蔡龙秋告诉记者,2014年开始,村里重建村“两委”班子,推动开展正常的村级治理工作。
陆丰对毒情严峻地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博社村被分为14个小网格,每天有专人负责走访涉毒重点人员和场地。同时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每周对全村污水进行快速抽样检测,只需15分钟就可以检测出是否有毒品成分。
一系列强力禁毒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笼罩在博社村上空的“毒霾”逐渐远离,村民的精气神又回来了。如今,博社村1.4万人口中,有9000多人常住村中,5000多人外出务工、做生意,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从事蔬菜、果林种植和水产养殖。村里还与药企合作建设一个中草药基地,在村里招工100多人,日薪130元。
“以前许多家长都担心村里风气不好,把孩子送出去或寄养在亲戚家,现在村里状况变好,他们又把孩子接回来了。”蔡龙秋说,村里的小学新修了围墙、校门、厕所和操场,不仅外流的学生陆续回流,还吸引了不少其他村的学生,在校生从300人增至近800人。
禁毒宣传教育成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村里自编的《禁毒三字经》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背诵。蔡龙秋表示,这样做一方面从小培养孩子远离毒品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每个家庭做好禁毒。
事实上,在博社乃至陆丰、汕尾,禁毒的力度从未放松。从进入博社村的村道开始便随处可见禁毒宣传标语,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一道百米禁毒宣传长廊,展示着陆丰禁毒历程以及制贩毒品触目惊心的危害。
2018年底,陆丰摘掉了“全国禁毒重点整治地区”的帽子,《汕尾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随后出台,开始在全市部署开展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努力推动陆丰从毒品重灾区向全国禁毒示范区转变,彻底铲除毒品犯罪滋生土壤。
创新治理,平安建设出成效
将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基层,54万多名中小学生共上法治教育课,成为汕尾的一大特色。
据汕尾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开展法治教育,重点抓“两头”:基层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尤其是每周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一节“禁毒+文明+法治”教育课,大大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观念。
与此同时,汕尾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该市建立的“以案定补”专职调解员聘用制度,近两年共调解民间矛盾纠纷6449宗,调解成功率99.53%。
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汕尾大力实施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制度,增强基层治理活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形成了市城区金町村、海丰县新山村等一批基层治理典范村(社区)。
在良好制度的推动下,建市28年一直无法打通的市区红海西“断头路”,仅用3个多月就完成680多户居民拆迁,并实现“零上访”;全面整治陆丰碣石旧服装“洋垃圾”问题,共拆除旧服装门店3279间,拆除存放旧服装棚寮、仓库3034间,收缴旧服装约1.6万多吨,将持续30多年的“洋垃圾”问题连根拔起;依法依规成功回收并销毁3000多部载客三轮车,整个过程实现“零投诉、零上访”……
如今,汕尾的社会治安维持平安稳定。2017—2018年,全市刑事案件共立案6595宗,是全省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城市形象的明显提升,营商环境的明显优化,也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促进了乡贤信心回归,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重点产业园区,七成以上项目由汕尾乡贤回来投资。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19-07-10/9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