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视剧,不到播出的那一刻,你都不敢确定它叫什么。事实上,国产剧的改名风长吹不止——原著一个名字,剧集另外一个名字;拍摄时一个名字,播出时换一个名字;地面频道播出时一个名字,卫视上星播出时又一个名字。依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的变更通告,2017年有114部电视剧改名,2018年同样超百部。截至2019年3月,已有14部电视剧改名……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2016年,针对“改名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曾发布《通知》,要求“经过备案审核公示的剧名,不宜随意变更……如确有需要变更剧名的,须在完成片审查环节,经省局或总局完成内容审查后,在确保导向正确、内容与片名一致的前提下按程序履行变更手续”。可即便如此,改名之风并没有得到遏制。
国产古装剧是改名的“重灾区”,由于价值导向等政策原因,“宫斗”“权谋”已成为古装剧宣传时的敏感词,这使得很多古装剧通过改名去掉“皇”“妃”“权”“王”“帝”等字眼。如今市场上的古装剧虽然大多改编自网络小说,却也要追求一种“正剧范”。
过去几年的影视圈IP热,让很多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但原著小说的名字往往令人摸不到头脑。大量网络小说偏重“唯美”“空灵”的审美趣味,体现出“云山雾罩”的风格,也直接影响了电视剧起名——凸显所谓“网感”,视频网站的崛起更是逢剧便谈“网感”。即使不是翻拍自网络小说,一些电视剧也“包装”成网络小说样名字,带给观众一种疑似网络小说的错觉。著名编剧余飞直言:“这些剧的取名不是为了让你看懂这个戏是讲什么,它只是想传达给你某种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网络小说,很多时候它就是一种广告。”
不管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蹭热度”都大行其道。
不吐不快
起名陷套路映射创作乏力
影视剧的片名应是整部作品的点睛之笔,而当前不少国产剧剧名则常使观众迷惑,《绅探》《铁探》到底哪个是哪个,《扶摇》和《招摇》又有何关联?
在创意求新与保守求全之间,不少制作方都默契地选择了后者。最保守的做法,无疑是随大流。于是乎,青春剧的片名围绕“青春”“时光”“爱”等关键字眼造短句,近两年青春剧片名一览表俨然大型情话表白现场;古装剧往往用“人物+传/传奇”的通用公式来套。公式单一,关键词可供选择的不多,排列组合出来的片名因而很难丰富起来,改到频频撞名也就不足为奇了。
缺乏创意的直接表现是跟风。“人间至味是清欢,春风十里不如你。秦时丽人明月心,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首对仗并不工整的所谓七言诗,恰是由四部电视剧的名字相接串成。电视剧剧名成了“诗词大会”,别看念着朗朗上口,但观众根本无法通过剧名判断剧情。
实际上,好的剧名乃至书名,大都能与故事情节契合,而且并不复杂。我国古典戏剧《四郎探母》《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这些剧目名别看只有短短四个字,但兼具文人浪漫主义气息与古典文化素养,没有玩概念,也没有生拉硬凑。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电视剧改名之风不息,成了国产剧难出精品、创新乏力的映射。而观众熟悉的《北京人在纽约》《大宅门》《闯关东》《亮剑》《父母爱情》等经典作品,只需看剧名就知道大体说了什么故事,晓畅直白。遗憾的是,那个国产剧精品迭出、朴实无华的时代,似乎已离我们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