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展”在滨海文化中心·滨海美术馆开幕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17 15:27:26

2018年12月15日下午,“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展”在天津滨海文化中心·滨海美术馆开幕。

“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与展览推广”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立项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于2017年至2019年间实施,该项目通过在国内主要的七个文化宣传与交流窗口地区的巡回展览,旨在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弘扬丝路文化艺术。引起全社会对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工作的关注,唤起民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参加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书杰,北京晚报艺术总监、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耀林,参展青年艺术家代表方志勇、杨永嘉,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广电局副局长贺淑荣,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广电局文化处副处长易理团,天津市滨海新区文联机关秘书长李英杰,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志强,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慧东等。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书杰致辞

北京晚报艺术总监、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李耀林致辞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广电局副局长贺淑荣宣布展览开幕

滨海文投美术馆运营负责人张东霞主持开幕式

中国古代壁画是世界上遗存数量最大、类型样态最多、保护难度最高、价值非凡的世界文化遗产。洞窟壁画保护最为困难,由于洞窟壁画的生成环境所限,任何科技手段与保护措施都不可能阻止壁画日复一日的老化甚至坍塌,又因摄影、录像等手段均无法呈现壁画的现状美感,现状模写便成为再现和记录壁画现状的唯一手段,担负起抢救这一历史文物的重任。现状模写作品作为壁画的副本传世,为人们提供观赏古代壁画的方便和可能。本次“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展”正是由古代壁画现状模写作品与相关地域考察作品组成。

前言

“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与展览推广”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立项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恭王府博物馆作为项目申报主体,于2017年至2019年间实施。项目内容包括古代壁画遗存与相关地域考察、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和巡回展览。“丝路明珠·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展”将先后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宁波美术馆、天津滨海美术馆、恭王府博物馆展出。

中国古代壁画是世界上遗存数量最大,类型样态最多,保护难度最高,价值非凡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珍贵的古代壁画尚未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多年来,中国古代壁画的保护受到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的普遍关注,其焦点便是“现状保存”这一科学理念如何应用于中国古代壁画的保存修复事业。

“现状模写”是实践“现状保存”的重要载体。因其以表现“现状”为基本目标,因此古代壁画的生存环境、素材与构造、自然与人为伤害的状态等与“现状”有关的因素,都成为“现状模写”的研究与表现对象。这就需要一整套的办法,通过科技手段提取“现状”形成的有关数据资料,运用绘画的技巧来完成对于“现状”的再现。

认识“现状”,才能表现出“现状”。壁画现场的实地考察便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步骤。

古代壁画的价值何在?为什么要“现状保存”?“现状模写”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学术价值?便成为本项目的研究、制作和宣传推广的核心内容。

主创团队以多年来在古代壁画“现状模写”和相关研究上的体验为依据,从中国古代壁画的生成环境、构造特点和现状形成等方面展开来,由“现状模写”的技术形式走进去,对比中外各种观点与方法的异同、不足与优长,通过项目的实施展示“现状模写”的美学与应用价值。

“现状模写”是一个跨越科学与艺术的学术研究与新理念下的古代壁画艺术传模复制体系,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壁画在保护、观赏和现状的传世——这一长期困扰壁画保护工作者的难题。古代壁画由于生成环境所限,任何科技手段与保护措施都不可能阻止其日复一日的老化,“现状模写”作为再现和记录壁画现状的重要手段,担负起抢救这一历史遗存的重任。

本项目以“现状保存”为宗旨,以“现状模写”为手段,在模写过程中,对壁画历时变异效果的呈现,既采用科技手段分析材料,又以此为基础,在手工模写中呈现古代壁画的高超技艺、独特美感和精微审美特征。

把“现状模写”及其传播交流推广纳入现状保存的研究范畴,是一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的成功范例,它突破了忽略艺术研究的纯科技保护,也超越了传统直觉感性的临摹复制,因此对于建立古代壁画的再现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组成员包括艺术家、古代壁画研究者、修复工程专家、策展人、美术馆管理者等多领域的专家,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给予项目坚固的学术支撑,从而保证了本项目的成功实施。

孙旭光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