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作品群展展示了基础部全体教师及部分研究生作品,此次展览以其鲜明的个性、多元的特色,试图回应当古老的绘画面对着极速变更的时代环境时,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对此,展览在作品挑选上推陈出新、鼓励个性,体现出基础部教师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多元方向。
嘉宾和艺术家合影留念
2018年12月15日下午4时,“丢勒的烦恼”2018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作品群展于798第零空间隆重开幕。本次画展由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主办,夏可君老师策展。这次画展集结了造型基础部教师及部分优秀学生作品,共计展出36幅作品。此次展览集合了基础部全体老师的心血,以其鲜明的个性、多元的特色,试图回应当古老的绘画面对着极速变更的时代环境时,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对此,展览在作品挑选上推陈出新、鼓励个性,体现出基础部教师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的多元方向。展览的开幕式由陈雅琪主持。
身处后现代时期,学院派绘画是尴尬的,如果不是烦恼的话,作为一门古老手艺的继承人,绘画需要持久的训练与手眼的协调,但绘画面对虚拟技术的急速发展,面对概念与多媒体艺术的冲击,特殊的绘画又该如何具有艺术一般的普遍性?对于此种疑问,夏可君以“丢勒的烦恼”隐喻之,而这正是本次展览所想要解答或者说回应的问题。
在罗奇的作品《回来,抑或永远离开》中,观者可以看到绘画以其时间性与材质性的融合,以其生命的呼吸感,让我们日常的生命可以活在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平面世界。油画以鲜活的材质触觉、活生生的在场感受,造就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印象,时间仿佛静止,空间似乎凝固,对象在似真似幻的画框中获得了永恒的凝视。
当然,绘画作为一种古老的媒介,亦不得不在这个时代实现新的综合。正如夏可君所言:“在古今中西之间,或者是图像的并置与挪用,或者说化典与借用,或者是抽象向着自然化材质的还原,或者在远古的记忆与故土之间,在现实与神圣之间,画家们不得不寻求着新的平衡”,年轻一辈艺术家们正在以其新的时间性综合创造着属于这个年代的作品,正如这次展览的诸多艺术家,有着对绘画的持守,沉默与坚定,面对绘画之虚无性,他们有着丢勒式的烦恼与忧愁。虽然另辟蹊径的历程中筚路蓝缕,但依旧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看出艺术家的坚守与付出。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李劲堃,广东画院书记、副院长 林蓝,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王永,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区广安,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勇,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部主任苏海江,新疆艺术学院基础部主任 马勇等莅临现场指导。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李劲堃 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主任罗奇教授 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开幕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腾讯视频、艺美中国网、雅昌艺术网、新浪、今日头条、中国美术家网等媒体,感谢媒体的支持!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