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山东工艺美术学院45周年华诞,2018年12月12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第二届基础教学改革研讨会暨教学成果展”在千佛山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4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应用设计学院承办,并特邀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江南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同时研讨会吸引了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以及省外院校设计学科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前来参与会议并观展。研讨会聚焦基础教学改革,分参观与主题发言两个环节进行,分别就基础教学现状与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整合与改革探索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
研讨会专家首先参观的是孙长林博物馆。专家学者们就博物馆藏品蕴含的文化艺术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对孙长林先生的奉献精神和深厚的学识和专业素养表达出由衷的钦佩的同时,就传统民俗元素的现代创新设计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专家学者们指出,通过对民俗艺术品的构图、空间关系和呈现出的美感等方面进行分析,经过融合后,使其民俗理念充分融入现代艺术生活中,实现传承与发展的和谐结合。接着专家们参观了应用设计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工业设计学院的基础课教学成果展,专家们对成果展中关于基础教学色彩写生与设计色彩表达、传统造物造型考察与素描写生、构图与造型练习、创意素描等模块的教学成果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结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过渡及创新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坦诚交流,并对学院探索基础教学改革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研讨会主题发言环节,首先由董占军院长致辞。董院长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就应用设计学院基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提出基础课教程改革,将中华传统造物造型理念融入基础教学,并致力于围绕目标形成基本教学的教学理念,并主张从传统二维图案中吸取经验,提炼中国传统造型造物元素进行传承和创新。董院长指出,本届研讨会为第二届,希望能藉此将基础教学改革研讨和成果展常态化,鼓励不同专业间形成碰撞和交流,通过重新定义教学活动和教学案例促进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发展。
随后,周至禹教授作为首讲嘉宾,做了以《信息与科技时代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思考》为主题的演讲。周教授表示,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要对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进行反复思考,应着重强调教育在跨学科跨领域间的对话,在实践中反思并对艺术基础教育重新做出定义。他指出大数据将影响设计方式,而设计的根本是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科技的进步应该让人类更像人类。周教授着重强调了关注时代科技的发展动向并掌握其趋势的重要性。
最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院长侯立平以《坚守、交融、创新——以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基础教学探索》为题进行了演讲。侯院长首先向莅会专家学者汇报了学院基础教学改革以来,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实施情况。针对教育价值观问题,侯院长指出:成人和成才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最理想的教育,则是既成人又成才。对此,侯院长强调: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对造型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坚守、交融、创新三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具体为在坚守传统素描课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以造型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对于形体的塑造、设计思路、构图、色彩、视角和对比关系的重要性,虚实结合深入对设计对象的研究;交融即交叉与融合,其中包括设计学科的特性、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目的与手段的交融、个性与共性、认知与实践等,基础教学改革也应该有交融内容,也应该在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中体现;创新,必须将创新作为一种习惯、一种人格来培养。在阐述“创新”时,侯院长同时从多角度讲解了学生作品,同时从色彩、素描、构图、创意随笔、创意素描、写作等内容方面,向专家学者介绍了大一学生的基础课程阶段性的练习。此外,还就综合素养和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人文素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在科学、严谨、坦诚的氛围中,专家学者们就进一步推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同时专家学者们对应用设计学院“设计之为”系列学术活动的开展与可持续性,以及其所展现出的积极作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藉此,我们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基础课教学改革探讨活动能常态化地持续开展下去,以此为推动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的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