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老教师作品展开幕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13 18:46:00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老教师作品展于12月8日上午在闵行校区艺术楼二楼展厅开幕。本次参展作品共40余件,均是原艺术教育系、艺术学院、美术学系教职工和现美术学院教师们的代表作,呈现了我校自成立美术学科以来一线教师的艺术追求与研创理路。
 
致展览暨我的老同事
 
同道同仁同学,我们曾经共同执教并工作过。1985年6月经夏葆元先生介绍,我认识了汪志杰先生,与卢象太、高云龙、夏予冰、程谷庆、陈穆之、黄人为、朱仁和、熊纳、苏春生、金正惠、张定钊、齐子春、小费(费建祥木匠)等人作为同事,后来又与张崇祖、陈心懋、金家棠等教师共事。说来也巧,我与其中几位教师竟然全住在北四川路上,况且与夏予冰早在“文革”就认识。也许,因缘于这些机遇,我内心一直对他们充满敬意……33年过去了,我还在老单位苟且,画室杵着,继续干活。因此,这篇文章由我来撰写可能较为妥当,目的一个:欢迎你们回家!
 
现在的“家”比过去大,比过去富,人也多,一改旧貌,我却能体会你们当年的忙碌和辛苦,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抛弃日常轻盈的叙事,老调重弹,其好比每个人选择一种艺术风格,风格未必成功健硕,尽管努力一生探索,则不过是宿命罢了。例如,过去艺术教育系分设油画与国画两大专科,如今“鸟枪换炮”,炸声不绝,对此现象王国维曾直言“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所言极是。然而“风气既开”无须赘言,“互相推助”更是不争的事实,我指的是:美院声望日渐兴隆,治学明辨,学风良好,是你们当年的作风铺垫、困难磨练、无私奉献,它才有了今天的崭新格局。值此,我再次代表美院全体教职工,向你们这些退休的老同事说声谢谢!
 
你们的师德犹同“棱镜”效应(其原本是物理学的术语,日光透过“棱镜”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广谱),而我想说一代人身体力行的坚定付出,便让人们懂得了美术专业所持有的艺术结构源于文化启蒙的重要性,和文明秩序的合理化,以及思想意识的锐意进取,终究才能理解艺术攸关人类生活的精神质量,通过棱镜似的效应,衍射、漫弥我们彼此深谙此道的师范教育。但是,我确信你们与我长年困惑于艺术价值“标准”和“价值”内容所处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如何进行彼此剥离并依据“形式”语言的有效性而确认师范美术的学理地位,至少在学术的伦理层面上得以某种宽容精神,试图救赎“师范美术”日渐沉沦,那么所有的课堂教育还需要正名:什么是“师范美术”或“美院美术”?这里无妨推演一下:鸡与蛋的逻辑关联作用,当它们被表述的同时印证彼此同体异化或异质同体建构关系,其实某种单一回答,一定是悖谬的、荒唐的无知见解!
 
毫无疑问,当下美术获得的专业知识,包括荣誉的裁决,遑论个人的权威定夺,是几代人职业操守与奋斗,堆积了今天的治学成就和学术高度,才有了“厚德载物”的历史传承,且令后嗣者无限地欣赏、无声地呼应、无迹地消化,一切的一切悄然遁入美院未来生存空间。可以这样说,当今美术学科发展与专业教师职业似是一条不可分流的大河,唯有滔滔顺流地全身心浸淫,那么再次回望沧桑奔腾的源头,我们竟是岁月的渺小,却成了永不坍塌的中流砥柱。
 
祝展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