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网-

著名书法家魏世涛谈甲骨文


作者:魏世涛

日期:2015-02-05 15:11:14

 甲骨文书法艺术的发展: 
   甲骨文是刻在龟兽骨上的文字,也是现在能见到最古老的文字,使用较为成熟的成型汉字。甲骨文应用的年代是夏、商代和周朝前期属于鼎盛使用期,也是最成熟时期。当时约有四五千字,普遍应用在人体形态、衣饰妆扮、饮食习惯、建筑居业、交通出行、繁衍生养、疾病死亡、田猎活动、攻战征讨、农业经济、畜牧养殖、手工生产、捕鱼樵采、商贸家务、祭祀占卜、经济文化。它的起源也许会更早,经过了创造、完善、发展的一个过程。可以这样讲是一种文字从发明创造到成熟使用,几百年时间是完成不了的。 
   至2005年止,出土的甲骨片带有文字的骨片超过了24万片,除少数属于西周时期前期刻制的骨片外,大多数都是商代后期的和少量中早期骨片,记录了当时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即文字起源从此开始。 
   由于甲骨文大多数用单刀刻划方法,其笔数的视觉形象爽利,劲直,具有形体对称的特征,为我国后来书法艺术的审美形式提供了最初的范式,也同时点亮文字历史的明灯。郭沫若先生《殷契粹编》中谈到,“甲骨文书法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辈数千载后而神往……,凡此均非均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悠然,何况用刀耶足知现存惠文,实一代书法。” 
   甲骨文书法风格劲峭,则笔画清朗瘦劲,风格奇特,则应结体开阔,雄奇角出,风格雄浑则笔画厚重圆润、委婉、点画劲峭、结体方折。无论写出何种风格,都当在笔划上多求平直利索、不激不历、极其朴实纯正,结体以方折为主,在纯净的线条与奇特的造型基础上,将商代甲骨文书法所具有的艺术意境,审美取向及其所采用的表现方法和技巧,都试图层层揭示出来。既有审美观念注入其中,又力求反映出原始艺术那质朴率直的美感为现代人服务。 
一、甲骨文字体是一种独立文字体型 
   在三干多年中她沉积于地下,是1899年王懿荣先生首次发现并识出甲骨文,她不能混入于篆体,她是一种独立的文字体型。 
   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一个多世纪中,四堂在《铁云藏龟》的引导下开始对甲骨文的研究,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涵盖多种学科的一门显学——甲骨学。在甲骨学的建立和发展中有许多前辈、学者起到关键性的开拓奠基作用。 
二、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高潮 
   纵观甲骨文书法艺术的识别发展史,现已112年整。从识别延伸到与书法艺术结合在百余年中有两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四堂”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甲骨文研究。从识别到与书法艺术的结合。由于,当时资料短缺,老一辈学者以警人的毅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辉煌。从四五千个甲骨文字符号中,释解出近一千多个符号字义,这对以后甲骨文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 
   第二上高潮即改革开放前后,胡厚宣,陈炜湛、扬开南、王宇信、徐中舒、陈世辉、崔恒长、王明阁、安国均、刘兴隆、刘继贤、李来柱、徐无闻、魏峰等一大批学者和书法艺术家,掀起了全民族学习研究高潮。 
   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组织有如雨后春笋,有北京殷商学会,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山东甲骨文国际交流中心,江苏甲骨文学会,河南驻马店市甲骨文金文研究会等抛起了群众性热潮。 
   出版的著名论著专书近200种,论文著作多达万条,是前50年的10倍之多,参于人数更是无法祥尽统计,真可以算是洋洋大观了。 
   真正的扩展其表现空间,将商代甲骨文书法所具有的艺术境界,审美取向及其所采用的表现方法与技艺,都试图层层揭示开来,既有感性的具体分析又有理性的抽象概括,如何掘古文字书法的精华,如何运用古文字来进行书法艺术再创作。 
让古文字书法这棵老树发出新芽开放出艳丽的奇葩,从而真正发扬光大古文字书法艺术这一重大课题。 
   王宇信教授说得好:“数以万计的有关殷墟研究论文,报告和专著,不仅为研究提供了大批新资料,而且对继续发掘殷虚,保护殷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而实现了由无意识向有意识,更生动地飞跃。因而这些论著,也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就是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通俗化,大众化,从而使学术走出考古学家的书斋,走向社会,走向人民大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 
三、学习甲骨文书法同样要临贴 
   如何去正确的把握好学习甲骨文书法艺术方法,从而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呢?那么仍然是先选贴,并学习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和老老实实以甲骨文原拓为范本进行临摹。选某一时期的骨片,入贴而后来出贴。在古贴精华的体现上形成自己的风格。 
   前辈们已将出土的晚商时期甲骨片文字从一团(浑沌)中清析的分变出来,并定格为五个不同时期,不难看出甲骨文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过程。即《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这是一篇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为后人如何研究书写甲骨文指明了道路。把二百七十三年晚期商文分为五个不同时期;即:第一期武丁时期,第二期为祖庚祖甲时期,第三期禀辛康丁时期,第四期武乙文丁时期,第五时期帝乙帝辛时期,在甲骨文分期过程中它首先遵循了以下十个标准,而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即一世系、二称谓、三贞人、四坑位、五方国、六人物、七事类、八文法、九字形、十书体。 
   社科院王宇信教授在《甲骨文集句简释》一书中指出:“在这分期断代的十项标准中,世系,称谓,贞人三位一体。其它各项都是由此三项派生出来的。世系是核心,称谓是关键,而贞人、字形、书体是最方便的标准。第一时期的书体雄伟,第二时期谨防,第三时期的书体颓废,第四时期的书体劲峭,第五期书体严整。从书体风格上判断,一期与五期最好区别。四期书体与一期作风接近,但一期文,四期野。二期文字一般较小而整齐,虽与五期接近,但二期轻而细,五期重而敦实,一眼望去,便会看出不同。” 
   这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初学者,当你准备学习甲骨文书法时,你具备没有具备遇到不同时期的残片或刻体时,能不能分变出不同时代,去临写确定自己喜欢的书体,属于哪个时期的。只有明确了这些,并经过反复体会,对照才4能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中写出更符合甲骨文书法艺术作品来。 
四、辟错立势建己风 
   启功先生在长期的书法艺术生涯中观察摸索,拙出了晋唐楷书的重心所在总结出有名的“黄金律”在《讫书绝句》中专门讫述了这一点:“用笔何如法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就是说,如果掌握了一个字的重心所在,那么结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取势何难。 
   那么甲骨文的重心在那里,即黄金律所说的0.618附近。了解和把握甲骨文结体的重心后对于甲骨之书法世术的学习与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心撑握了才能创作出优美多资的单字来,才能组合出理想的艺术作品来。 
   明末清初书法傅山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在相当一部人中产生误解:特是近期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意提出书法要进入大写意时代,把“巧”便成了书法审美上的贬义词。谒立提“大丑”、“大拙”、“大曲”等工书法。完全背离了传统书法文化的倡导思想,企图把传统的书法艺术绕乱。 
   甲骨文是迄今为此所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其书法风格,虽然在各个时期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时期,也因人因地或契刻方式(单刀或双刀)的不同而不同。但在人们的印象中,总觉得它是朴拙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在甲骨文字构形中,适当异巧,是体势化的一种手段。 
   如“好”字左右平正端庄,毫无娇饰之态,如将女部的交叉笔向左上方轻轻一挑,顿使全字“漂风动”起来,大有“吴带当风”之姿,由此可见,甲骨文中有时适当异巧之处,这不仅没有破坏整体瘦硬朴拙的风格,更平添了空灵飞动的神韵。 
   在一般人眼中“甲骨文”一词似乎代着一门枯燥,艰涩深奥难懂的学问。是一个不愈越古老文化的鸿沟。其实,甲骨文也决不是枯燥无味的东西,甚至也不艰涩难懂。至于深奥与否,那是学无止境的事,相反,我倒觉得她是趣味横生,基乐无穷;一个字仿佛一幅画,通过这幅画可以展献出古人的生活动态,风土习俗;一个字又像一个迷,解开这个迷,可以了解古人的心理、心态和行为;一个就像一个视窗,可以看出浮现在我们面前的古人活动的各个侧面,许多可喜可悲情节,呈现出来,给我们带来无限乐趣,她同样是一门妙不可言的学问。 
五、个人的学习方法与体会 
   对于甲骨文学者来说想多译出一些精句是有困难的,没有的字怎么办。前辈们译出公认字1千多个,但有一少部又不能用,也就是千把字。但近些年一些专家学者对各短句诗词。警句的通假已推进到二三千字。(注:一部分里边有早期金文和其它古文字)。2007年11月在烟台召开的国际甲骨文研讨会上提出造字原则:“合情合理”,其实这四个字王宇信教授在1985年就已经提出:22年后得到了甲骨文学者的一致认同。
   例如:2007年9月12日第36期版《书法报》刊登王建林写的一幅甲骨文作品,粗壮,浑厚,如隶书,二十字三分之一字不正确,用字随意。有位甲骨文金文老师拿此报纸让看该甲骨文作品,甲骨文书法不太象,隶书也不太象,是否代表了当代某些书法改革者的变异?说不清楚。当时就与武汉报纸编辑部电话联系,也讲不清,只管登。而后又给本人江苏去电话,讲明情况,并介绍往本省甲骨文学会徐自学处讨教,切不可盲目发表错误作品,佚误自己危害他人。 
   那么我们还可用一些回避的方法如:“中华奥运”奥运二字甲骨中没有现成文字,我们在保证不失句意的情况用“中华盛会”来代替原意。 
   对于甲骨文组句问题,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多次国际甲骨文研讨会上就提出:用甲骨文成句或撰写文章应尽一切可能用同一时期的文字,如甲骨文没有的文字可用金文代之,但目前仍有个别教授教学将甲骨文有的字不用,去用会文代替。另外,本人认为篆书将甲骨文包括进去不太合适,篆归篆,刻归刻,刻不代表都是篆。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文字,所以有一些字出现误解。 
   台湾甲骨文学会会长百岁老人安国均在《甲骨文字通假辑解》中谈到“学海无边于精心深考之余以为必须多买图书广交师友契而不舍或可有小成之望其中途历有可言者”。本人学习甲骨文就是无意稳合这一规则,无师,无派,无名。国内、外交友近百人,不分有名无名,有名者虚心求教之,无名者作品如有问题复文件共同探讨。 
六、习练书画为了什么? 
   目前有两类:
     1、苦练古贴而出的2、有钢笔字转型。两种说法。1、字画名人、2、名人字画;三个观念:1、宏扬书画艺术不计名利、互相学习,重在交流;2、练习书画可修身养性、老来乐;3、根基不实、速成观重、金钱满脑、口伤同道;什么实力派、当代名家、著名书画家等等,皇冠满天飞。 
   本人认为:一个合格的书画家首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过硬书画根基,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能力,让作品为大众服务。 

注:“四堂”为罗振玉、号雪堂(1866—1940)他在甲骨的搜集著录,考释 
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收集甲骨近三万片。 
王国维、号观堂(1877—1927)被誉新史学开山。 
董作宾、字彦堂(1895—1963)是四堂唯一参于小屯殷墟发屈工作。 
郭沫若、字鼎堂(1892—1978)出版了十三册《甲骨文合集》具有 
里程碑价值巨著。
(采编:张买生、梁晓蓓、谢文峰)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编辑: 馨怡


喜欢本篇新闻的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