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皇帝朱瞻基玩的“捶丸”跟现在的高尔夫很相似。
战国早期的青铜建鼓座。 曾侯乙身上挂的玉佩。 曾侯乙的棺材,超级大,花纹繁复。
3个英语专业毕业的80后,在北京从事着英语翻译方面的工作,可是平时一到周末,大家就爱结伴去博物馆,“现在博物馆的解说功能很发达,可是里面无论是电子解说还是导游解说,都有点照稿子读的官方腔调,我们几个就想着把自己对博物馆文物的了解和理解,跟同好者做一个分享,于是就开了一个微信号‘一起去逛博物馆’,没想到,粉丝大增的同时,得到的回馈就是解说得很诙谐,但又认真专业。”这三位中“claypigeon”这么告诉记者。
扬子晚报记者 孔小平 趣说人:曾国君是中年文艺男 记者饶有兴趣地加了他们的微信号,先看了一下最新几期,发现这种关于博物馆藏品的介绍与解说员完全不同,更加口语化。其中关于《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就有20多篇。像其中的第23篇就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9展厅的几件宝贝,如青铜建鼓座,是战国早期的,开篇就介绍说“这个‘美杜莎’似的玩意是一只大鼓的鼓座,如果你知道它的主人就是那位爱文艺、懂家装的曾国国君曾侯乙,就不会对如此古灵精怪的乐器配件感到惊讶了。
” 从图片上看,这个鼓座由8条大怪龙和数十条小怪龙盘结而成。另外,还有兽面纹青铜鼓等。这种文章读起来就像有个同游博物馆的同伴在你耳边闲聊的感觉,还把一个国君说成了一个中年文艺男的感觉,觉得特别有时代感。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