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产业 > 正文

甘肃驯化赤眼蜂“以虫治虫”:天敌防控害虫 农药减量减施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2-12 21:16:40
兰州12月12日电(记者魏建军)“‘以虫治虫’天敌防控作物害虫,生物防治可以使农药减量减施。”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刘永刚表示,其它地方的赤眼蜂在甘肃这个比较干旱、寒冷的地方不好生存,他们的优势就是赤眼蜂本土驯化。
 
在日前举行的甘肃省科技转移转化现场会上,一袋袋生物“黑科技”亮相展台,赤眼蜂蜂卡、寄生卵、柞蚕茧等“新鲜出炉”,吸引了众多来宾的目光。据介绍,秋天炸蚕的幼虫变成蛹要过冬,到春天,就会“破茧成蝶”变成蛾子。
 
赤眼蜂为卵寄生蜂,成虫长不到1毫米,幼虫在蛾类的卵中寄生,可寄生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苹果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卵,可用以进行生物防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也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类寄生性天敌。
 
“就是‘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起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作用。”该所高级农艺师魏玉红1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主要用蛾子的卵,继续做寄生,寄生后打包成小袋挂到农作物上面,让赤眼蜂出来后自己去寻找地里面害虫的卵,“以虫治虫”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魏玉红说,利用柞蚕卵生产赤眼蜂防治害虫在各地已广泛推广应用,效益十分可观,大大降低了生产中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强度,在降低农作物、蔬菜、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的同时,还保护了害虫天敌,使空气中的生态结构逐渐恢复到自然平衡,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
 
当下,农业害虫频繁高发,长期过量使用化学农药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甘肃省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诸如玉米制种、中药材、特色蔬菜、枸杞、苹果、马铃薯、核桃、油橄榄及设施园艺产业,并且,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国际性问题促使各国加大力度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态植保无疑是可能替代化学植保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刘永刚表示,“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更突显其独特优势,应用天敌昆虫防控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无残留等生产优点。
 
刘永刚说,其具备可持续、环保、简便与低能耗等技术优势,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有效措施,更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蔬菜、水果、大宗农产业安全生产的根本手段,但目前生产成本和田间施放成本较高,不过随着扩大生产、田间技术的成熟以及政府的支持,赤眼蜂等生物防治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