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到过昌黎的韩昌黎 河北昌黎,渤海边上的一座小县城。相比隔壁游人如织的南戴河、北戴河,它似乎不那么显眼。不过这座城市的历史却是不短,金代开始,昌黎二字就被载入史册,到如今,昌黎县地如其名,黎民百姓昌盛兴旺。 这样一座平凡的城市,却是和韩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韩愈,世称昌黎先生。很多人误以为昌黎是韩愈的出生地,而韩愈非但不在昌黎出生,他一生也未曾到过昌黎。既然如此,那为何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昌黎县的碣石山上还有一座韩文公祠? 原来根据《昌黎县韩氏家谱》记载,后魏时,定州刺史韩均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为昌黎韩氏的始祖,其孙为曹州司马韩仁泰(即韩愈的高祖)。可见昌黎韩氏是韩氏的一个支族,昌黎郡是韩氏的望出之郡。韩愈不忘自己的血脉之源,一直以昌黎为荣。传说韩愈临终时,还因无法安葬于昌黎而含恨,命人从昌黎的碣石山上移植了两棵柏树种植在自己坟上,寓意着自己永远心向故里。这样的行为,似乎和海外华人回乡祭祖有着相同之处,可见叶落归根是中国人的本性,代代相传。
步入昌黎,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魅力。不大的一座城市,依山傍海。县城北面的碣石山上不但有曹操留下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名句,更有人称“西嶂排青”的五峰山,山中被奇石和密林环绕的,就是始建于清朝的韩文公祠。这座祠堂不但寄托了韩愈对故里的向往,更是中国革命先驱李大钊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不论是祠堂中小小耳房,还是五峰山中淙淙深涧,都曾留下李大钊不眠的身影。1919年夏天,李大钊在此写下了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如今的韩文公祠,几经修缮,已成一处引人注目的旅游景点。碣石山中的奇峰美水,韩文公祠中的历史印迹,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登高怀古。除去碣石山,昌黎县的三歌一影(地秧歌、民歌、吹歌和皮影)也被选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新开发的黄金海岸更是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之一。
和韩愈一样,“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求成于心”,昌黎这座城市并没有在旅游上做过太多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遥远悠久的历史,有山有水的风景,引人入胜的文化,终于将这座小城带入人们的视野,使其成为渤海边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柳宗元与柳门空石 黄河中流以东,有座古称“河东”的城市,它就是如今的山西运城。
提起河东二字,多数人会想起“柳河东”,没错,山西运城就是柳宗元的祖籍。在北朝时,柳、薛、裴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同父辈一样,柳宗元有着强烈的入世思想,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衣锦还乡,在河东延续柳氏家族。可惜柳宗元一生仕途坎坷,究竟有没有回到过河东也成了一个谜。
柳宗元曾在《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中表达过他对故土的向往,他说:“河东,古吾土也。家世迁徙,莫能就绪。闻其间有大河、条山,气盖关左,文士往往仿佯临望,坐得胜概焉。”运城悠久的历史,富庶的盐湖,让他引以为傲。
和一心向祖的柳宗元一样,运城是个德孝文化闻名的城市,有着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令运城人津津乐道的,是一则关于柳宗元的传说。据说柳宗元祖居——柳家堡正门外,有一块奇石。那奇石高约四尺,纹理自然,洞通四面。相传,每逢月亏夜深万籁俱寂之际,宝气四溢,华光闪烁,隐约可闻“咯咯咯”的雄鸡叫声。后来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失败,为了避免祸及族人,即命河东的柳姓人家举家外迁,曾经风光无限的河东柳氏,只留下了这块奇石。更富传奇色彩的是,这块奇石曾被一分为二。几年前,此石的上半部分刚被发现,与下半部分破镜重圆,所幸整块奇石并未损坏。 如今,这块奇石已竖立在运城虞乡的柳宗元广场上,与其塑像遥相辉映。不少自称为柳宗元后裔的人们都曾来到这里祭祖,遥想当年河东柳氏的盛况和柳宗元坎坷的一生。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